说吧 你到底干了些啥
测谎技术协助甘肃侦破五大要案
本报记者 郭涛 陈永君 为您报道 近年来发生在我省的爆炸、纵火、投毒等恶性疑难案件,先后在武伯欣、范刚、顾红梅的协助下应用测谎技术成功告破。昨日,他们向记者讲述了他们侦破的大案、要案的精彩过程。
案例1 岷县投毒杀人案
说到测谎破案,范刚教授首先给记者讲述了2002年发生在岷县的一起投毒杀人案的侦查过程。“那是一起扑朔迷离的案件,夫妻俩相继在家中毒,丈夫中毒后立即死亡,妻子却经医院抢救后复活。经当地民众举证和警方的取证,警方遂把妻子纳入了重点嫌疑对象,并把案件定为情杀案件。”说着,范刚教授无奈地摇摇头告诉记者,要不是测谎技术,这位受害人的妻子就要蒙冤了。范刚教授接着讲述,接到当地警方的邀请后,他根据当地警方提供的嫌疑人,确定了运用测谎技术的对象,对受害人的妻子测试时,发现她在答完设置的与案件相关的问题时,没有意外的反应,遂排除了受害人的妻子投毒的可能性,后来对受害人妻子的妹夫进行测谎时,面对测谎仪,他心理完全崩溃,交代了自己投毒的全过程。
案例2 酒泉小孩失踪案
去年10月11日,酒泉市肃州区发生一起3岁小孩失踪案,案发后5天找到了小孩的尸体。10月20日,范刚教授受当地警方的委托,前往侦查此案,根据当地警方提供的线索确定了5名犯罪嫌疑人,对他们进行心理测试,按照经验,他把重点嫌疑对象放在第二次序进行心理测试,当对此犯罪嫌疑人提出第3个问题时,该犯罪嫌疑人反应失常,最终心理防线崩溃,交代了自己犯罪的全过程。
案例3 平凉二中学生集体中毒事件
说起2002年11月发生在平凉二中的学生集体中毒事件的侦破过程,武伯欣教授仍记忆犹新。武伯欣说,当地警方对几名嫌疑人进行了审讯,但最后由于没有证据不得不放人,案件的侦破一度陷入困局。平凉警方遂邀请他及心理专家范刚教授前往测试,当问到其中一名嫌疑人第五个问题“你是把毒投在了锅里吗?”他一时汗流浃背,浑身发抖,心理防线彻底崩溃,最后只好承认了犯罪经过。原来作案人嫉妒食堂比自家店生意好,由此萌生歹意人为投毒。
案例4 民勤县特大杀人案
说到近几年的破案故事,甘肃政法学院副教授范刚告诉记者,他已参与了80余起重特大案件的侦破。他给记者讲述了2005年1月7日晚武威市民勤县特大杀人案的侦破过程。因案情复杂,犯罪嫌疑人难以确定,当地公安机关特邀他和武伯欣教授协助侦查破案,他俩应用犯罪心理分析与测试技术在对案情进行犯罪心理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综合编题法编制测试题进行测试,迅速排除了无辜,确定了犯罪嫌疑人。
案例5 兰州车站抢劫杀人案
说起2003年发生在兰州车站的“4·29”特大抢劫杀人案,兰州人人皆知,仅仅为了750元钱,犯罪嫌疑人将兰州车站劳动服务公司的行李寄存员魏某杀害在工作岗位上。此案的侦查过程中,审讯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讯问了30余次,谈话50多次,仅讯问笔录就多达200多页,但犯罪嫌疑人一直在编造谎言,企图把侦查员的视线引向歧途,多次审讯毫无进展时,武伯欣教授运用心量测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心理测谎。面对测谎专家,拒不交代犯罪事实的嫌疑人终究还是露出了尾巴。
测谎结果 不能当判案证据
对犯罪嫌疑人的测谎结果能否作为判案的直接证据?兰州市中院一名法官肯定地表示“不能”。他说,面对测谎仪很多人都会心理紧张,内部情绪变化就会反映在测谎仪上,但其最终的分析结果往往不具有惟一性,况且测谎不是对案件事实本身的收集和鉴定,因此,测谎只是办案的一种辅助手段。
测谎仪在甘肃 无货可买
测谎技术作为一项科研项目,各地都在研究,但测谎仪只有寥寥几个厂家在生产。记者昨日从北京一家生产测谎仪的公司了解到,普通测谎仪的价格在8万元至10万元之间,固定向公检法系统及科研机构供货。据介绍,个人或其他企事业单位需要时要到厂家购买,甘肃市场上不可能有测谎仪销售。而且,测谎仪是专业设备,不是专业人士无法操作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