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专利产品面临发展难题
岷县一生物科技企业举步维艰
本报岷县讯(记者牛彦君)岷县环城路68号是一座普通民宅,要不是门前挂着一张报纸大小的“甘肃岷县岷当生物工程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字样的牌子,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是一个生产高科技产品———鲜当归护肤水系列产品的企业所在地。这个行销各地的产品在这座小院里已生存了8年。
在不足8平方米的董事长办公室,记者看到的是一些公司及专利发明人受表彰的记录:2002年中国知识产权局授予鲜当归保健制剂及其制备发明专利证书;2003年省消协颁发诚信证书;2003年省上颁发省级名牌产品证书;2004年公司被选为“中国质量万里行”打假维权联盟协作委员单位;2005年,在纪念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十周年期间,鲜当归护肤水系列产品被评选为中国妇女喜爱品牌;同年,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的中国专利20年优秀成果展上,此项发明专利荣获特别金奖;在今年4月份召开的全省科技大会上,此项专利被评为全省十大优秀专利之一。
然而,面对这些成果,刚从全省召开的科技大会上捧回“甘肃省十大优秀专利”荣誉证书的发明人王卫却高兴不起来。他说,“8年了,我是抱着个‘金娃娃’勉强维持生计,可叹。”
今年72岁的王卫告诉记者,他研究了多年的当归,在东北退休后,就萌生了来岷县这个当归之乡创业的念头。这几年生产的护肤水系列产品年销售额仅为300多万元,因为没有现代化生产线,基本不赢利,还处在家庭作坊式的水平。如果明年还上不了生产线,生产许可证就可能被吊销,企业的生存将会成为大问题。
“贷款难,难贷款是制约我们这些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王卫说,“企业目前已争取到一处厂地,正在搞土建,一期工程省上拨款300万元,自筹200万元,但仍有几百万元的缺口,即便一期工程能顺利完工,二期仍是个难题。每次跑贷款,银行似乎也有难处,每每无功而返。”
据了解,经过科学评估,岷当公司上了生产线后,计划年生产量720万瓶,产值每年可达上亿元。
王卫最后说,他们想争取让银行等各方来评估一下这个项目的前景,也许会好贷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