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财经>>正文
房地产市场走势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六
(2024/12/8 22:10:48)  来源:新华网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题:房地产市场走势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六

  新华社记者齐中熙、王优玲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当前的房地产市场走势备受各方关注。

  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要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从中央到地方,一揽子政策密集推出,释放出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强烈信号。在各方努力下,市场预期和发展信心提振效果如何?市场出现了哪些变化?

  (一)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多部门打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组合拳”,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取消”“四个降低”和“两个增加”。各地特别是一线城市纷纷调整优化房地产市场相关政策,力促市场回暖。

  不同举措,从不同角度,直击当下房地产市场“痛点”“堵点”:

  地方因城施策取消或调减限制性措施,释放购房需求;优化税收政策,降低购房交易成本;调整土地政策,控新增、盘存量,进一步发挥土地储备“蓄水池”功能;加码金融支持,为行业流动性注入“活水”……

  这一套政策组合拳效果怎样?我们观察几个关键指标。

  看销售面积——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从监测的40个重点城市的销售情况看,前期回调幅度较大的二线城市边际改善比较明显,10月份当月销售面积实现正增长,销售额降幅明显收窄。

  1至10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5.8%,降幅比1至9月收窄1.3个百分点;新建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20.9%,降幅比1至9月收窄1.8个百分点。

  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签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新建商品房交易网签量同比增长0.9%,连续15个月下降后首次实现增长;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总量同比增长3.9%,连续8个月下降后首次实现增长。

  看先导指标——

  观察房地产市场活跃度,除了销售量,还有两个先导指标:一手房的到访量,二手房的带看量。

  购房属于大宗消费,从有购房意愿,到去实地精挑细选找到满意的好房子,再到讨价还价等环节,普遍需要较长过程。

  记者近日走访北京、上海、南昌等多地房地产中介机构了解到,不论在工作日还是周末,都有不少客户来签约洽谈,签约室里常常坐满讨价还价的买卖方。一手房的到访量、二手房的带看量也有明显增长。这些现象的背后,是有更多居民已经在购房的进程中,至少有购房意愿或需求,表明市场活跃度出现一定程度边际改善,这对于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是积极信号。

  看市场预期——

  信心重于黄金。随着销售面积回升、先导指标提升,消费者对房地产后市的信心也得到增强,市场预期出现好转。

  根据PMI调查,10月份房地产业商务活动指数比上月回升2.5个百分点,市场预期指数回升1.8个百分点。这表明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开始改善。

  记者走访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和武汉、苏州、杭州等二线城市发现,市场交易活跃度有所提升,新客户从看房到最终购买的决策速度在加快,老客户减少了犹豫,甚至出现购买紧迫感。不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市场,成交周期明显加快。

  以上多维度指标显示,房地产市场正在出现一些回暖迹象。

  房地产市场历来有“金九银十”的说法。10月份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止跌回稳积极势头,特别是商品房交易市场自2007年以来首次出现“银十”超“金九”的现象,从侧面也反映出政策调整优化对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推动力。

  “总的来看,一揽子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措施显效,10月份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随着各项政策效能进一步释放,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动能将增强。”

  “中国的房地产在系列政策作用下,经过三年的调整,市场已经开始筑底。”

  国家统计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分别作出如上判断。

  (二)

  一方面要看到,一揽子政策开始落地显效;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房地产市场筑底是一个过程,需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

  首先,要“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这是去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的重大判断。认识当前的房地产形势,首先要把握住这个变化。

  供求关系是影响市场价格的关键因素,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过去20多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房地产市场快速扩张,也出现了一些资金过度向房地产集中,部分房企“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等问题。

  从过去供不应求形成的市场火爆、甚至价格扭曲,到近些年主要矛盾从总量短缺转为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供给不足,房地产市场的底层逻辑发生变化。因此,要促进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止跌回稳,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

  从存量上看,我国新建商品住房供应规模大,存量消化是重要调整方向。

  政策层面已经明确,商品房库存较多的城市,政府可按需定购,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目前,各地加速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专项债券支持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储备也在加快落地。

  从增量和质量上看,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满足这部分市场需求是调整增量和提高质量的重要方向。

  其次,要修复信用链条,重建市场信心,促进金融和房地产良性循环。打好保交房攻坚战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一段时间以来,在房地产市场调整过程中,由于资金问题、债务问题,部分在建已售的商品住房项目面临交付困难。这一现象不仅严重损害购房者权益,也影响着市场的信心,阻碍着市场的有序运转。

  针对这一“痛点”,保交房工作稳步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适时推出——将合规房地产项目纳入“白名单”,应进尽进、应贷尽贷,满足项目合理融资需求,成为实现金融和房地产良性循环、改善市场预期的重要举措和有力保障。

  目前,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均已建立房地产项目融资协调机制。截至10月31日,“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超3万亿元。年底前,随着“白名单”扩围有序推进,这一规模还将增加到4万亿元。

  信贷规模的增加,预示着房地产项目融资更快捷更便利,保交房的继续推进更有保障。截至11月13日,保交房攻坚战推进有力,全国已交付285万套,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对市场预期带来有效改善。

  此外,还要释放市场潜在需求,从供需两端着手进一步激活房地产市场。

  立足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矛盾,在供给结构方面,保障性住房供给相对不足,大城市房价高,新市民、青年人住房负担较重。住房需求方面,改善性住房需求持续升级,居民对提升居住品质的愿望更为强烈。

  因此,通过“四个取消”“四个降低”降低购房成本,加大保障房建设以及城中村改造等,将为房地产市场注入新的需求。

  从房地产市场的中长期趋势来看,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仍有发展空间。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发展中后期,持续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将释放房地产市场更大需求潜力。

  (三)

  传统的房地产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未来的房地产将向何处发展?

  去北京参观一次中国建筑科技展,也许你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打开房门,屋内的灯光、窗帘、音乐会自动开启,欢迎主人回家;来到客厅,坐在沙发上按动按钮,对面的墙柜缓缓前移,一会儿就“变”出一个儿童“小游乐园”……这是记者近日在中国建筑科技展的“好房子样板间”看到的一幕场景。

  房地产发展,民生是最终落脚点。

  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提升居民居住品质和幸福感是未来房地产发展的方向。通过科技赋能、创新引领,无论是新房子还是老房子,都要变成好房子。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完善房地产开发、交易和使用制度,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等,是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内容。

  我国房地产市场已走过20多年高速扩张阶段,过去的发展模式已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大势所趋。

  打造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从支撑城市扩张转向参与城市更新,从增量拉动转为增量存量联动……房地产发展要围绕老百姓在新发展阶段的多样化住房需求,从户外环境、适老化、绿色低碳等方面着力,推动住房建设品质全面升级。

  当前,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支持范围从最初只有35个大城市扩大到全部地级及以上城市。已有163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在各大城市落地。1至10月,全国已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安置房317万套(间);到今年底,可帮助超过1000万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

  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是房地产业未来发展的重心。2023年,全国已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超过6.6万个,累计完成投资2.6万亿元,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带来的综合性成效正在逐步显现。2024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4万个,前10个月已开工5.3万个。

  协同联动,防止大起大落,才能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

  房地产行业正处于新旧模式转型的关键期。迎难而上,主动破局。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各地各部门正同心协力,打好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组合拳,让这些政策的效果充分显现。

  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多新动能,为建设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好房子”提供更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焦鹏】

相 关 新 闻

·天水房地产市场迎来多重利好·多项税收政策调整!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财政部: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即将推·甘肃省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
·新华视点|五部门组合拳出招,房地产市场影响几何?·房地产组合拳怎么打?一图速览→
·打出组合拳,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财政打出政策“组合拳”
·住房城乡建设部:支持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用好房地产市·甘谷县举行迎中秋·庆国庆房地产展示交易会(图)

新 闻 推 荐

我们倡议:凡是重要活动,应集体到伏羲庙谒

·张家川县召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座谈会(图)
·麦积区成功举办2024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图)
·麦积区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战略分析
·麦积区新阳五龙风电项目稳步推进全容量并网建设加速
·我们倡议:凡是重要活动,应集体到伏羲庙谒庙拜祖
·视频 | 天水艺术学校2025届毕业生汇报演出
·秦安县组织召开记二等功公务员和公务员集体先进事迹
·秦安县消费品以旧换新“五进”暨“双十二”促消费活
·秦安县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甘谷县人大常委会开展《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
最 新 图 片
我们倡议:凡是重要活动,应集体到伏羲庙谒 视频 | 天水艺术学校2025届毕业生汇报演出 天水市政协召开集成电路封测产业发展协商推 冯沙驼:天水美食 天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志勇在县区调研 《遇见·陇东南》——陇东南文旅宣传片隆重

 资讯快递
·房地产市场走势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六
·俄外交部:阿萨德辞去总统职务并离开叙利亚
·“2024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发布
·第三对中央赠港大熊猫正式命名为“安安”“可可”
·韩国总统尹锡悦弹劾动议案未通过
·叙政府军在叙南部德拉省和苏韦达省“重新部署”
·境外间谍机关“放长线 钓未成年”,如何提升甄别意识
·热点问答|中国“非遗”项目数量世界第一意味着什么
·国台办:强烈谴责民进党当局伙同岛内特定媒体、网军
·国际观察丨哈马失守 叙利亚局势何去何从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国台办评赖清德“过境”美国:“倚美谋独”“以武谋
·外交部:“倚美谋独”必撞南墙,“以台制华”注定失
·俄外长:俄方在“榛树”导弹发射前30分钟通报美国
·韩国检方组建特别调查本部调查戒严风波
·聚焦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
·快收藏!44项来自中国的世界非遗瑰宝一次看完
·关于药品追溯码,国家医保局发布七问七答
·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罗增斌接受审查调查
·中国代表团解读春节申遗积极意义
 博 客
·《我和我的祖国》
·《歌唱祖国》
·伏羲广场《万疆》
·镐天空降伏羲广场
·打铁花震撼上演(二)
·打铁花震撼上演(一)
·天水美好生活商品展
·《好客天水欢迎你》
 播 客

·《我和我的祖国》
·《歌唱祖国》
·伏羲广场《万疆》
·镐天空降伏羲广场
·打铁花震撼上演(二)
·打铁花震撼上演(一)
·天水美好生活商品展
·《好客天水欢迎你》
 娱 乐

·2024春节档新片预售强劲开局
·国庆档新片总票房破10亿元
·第十八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开幕(图)
·北京电影节:展现文化多元与包容的魅力
·权威快报丨我国2023年春节档电影票房达67.58亿元
·张艺谋等主创独家“揭秘”:从《满江红》到“满堂红
·破40亿元!中国电影春节档整装再出发
·票房口碑双丰收 “春节档”电影市场开门红
·春节档电影总票房破20亿!6部已上映新片票房全部破亿
·兔年春晚:中国年轻人喜爱的“文化年夜饭”

 社 会
·记者来信:换一种思路治理城市“小广告”
·首都机场警方对多起“不理性追星”行为依法处罚
·河南叶县冷藏车违规乘人致8人窒息遇难
·当心!这些儿童玩具藏“狠活儿”
·“新中式”服装为啥受追捧
·彩礼新规施行,多地判出“第一案”!
·这些博流量的直播行为涉嫌违法,小心得不偿失!
·“红通人员”王国庆骗取贷款案一审开庭
·“重庆姐弟坠亡案”被告人被执行死刑
·罪犯吴谢宇被执行死刑

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