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竞发谱华章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白银市从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入手,从能办到的事情做起,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村村通工程、万乡千村工程、整村搬迁工程、农村学生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母亲水窖等一大批造福于民的工程正在农村全面实施。
在白银区,移民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政府出巨资为搬迁农民征地、通水、通电、通路,免费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并在产业园区和西区建造经济适用住宅楼,以市场最低成本价出售给搬迁农户。武川乡和强湾乡的1000多户农民将离开自然条件恶劣的环境,搬迁至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地方。在会宁,广泛开展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农民的生存和健康增加了保障,9.68多万农户因参加了合作医疗而获益。在平川,黄峤乡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让清清的甘泉通过管道流进了千家万户,偏僻的玉湾村村民和城里人一样喝到了洁净的自来水,结束了肩挑车拉、到数公里以外的地方去运水的历史。在遭受3年干旱的农村灾区,灾民得到了来自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助,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正在被克服。在各个中小学,免去了学杂费的孩子们在教室里认真聆听老师讲课,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市上按照工业的理念改造和提升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市上从金融、财政等方面向农业倾斜,为实现农业产业化铺平道路。洋芋、无公害蔬菜、瓜果、养殖等一大批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产业,渐渐地发展并壮大起来。市上不失时机,趁热打铁,帮助农民打破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把产业做大做强,在产业链的延伸上下功夫,向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要效益。一大批乡镇企业、外来企业及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一大批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地方产品,如靖远无公害蔬菜、祁连雪淀粉等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充实了农民的钱袋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让农民富起来。白银农村地少人多,为了给农民工找到合适的打工机会,市上建立了为数众多、分布广泛的劳务输出基地,采取多种措施,集信息、找门路、建基地、推典型、建体系,使劳务输出成为一项增加农民收入的阳光产业。去年,全市共输出富余劳动力20.8万人次,创劳务收入4.85亿元。平川区复兴乡的农民尚小平凭自己的过硬技术一年打工就挣了3万多元,在他的带动下,该村的外出务工人员已达200多人,人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市上还积极支持和鼓励农民发展日光温室、推广优良品种、发展特色产业、兴办第三产业,让农民的钱包一天比一天鼓起来。
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态势。在新农村建设中,白银农村变美了,道路变宽了,交通便利了,村庄干净了,山川正在变绿,农民的生活正一天天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