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
市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大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全省首位,排入黄河的含重金属酸性废水严重超标,目前,白银市是我省污染最重的城市,形势不容乐观。”5月9日,省环保局有关人士如是说。由于一些企业工艺落后、设备老化,主要污染物不能实现达标排放,目前,白银市的环境污染不仅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对流域内土壤、水源造成了直接威胁。
饮用水源不达标
白银市是一个以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和重化工、能源为主的资源型城市,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白银市年排放废水3190万吨,排放重金属等污染物24694吨,黄河水被长期严重污染,市区饮用水源达不到国家标准;2005年,二氧化硫排放量10.49万吨,烟尘排放5159吨、硫酸雾排放2578吨、氟化物排放698吨、粉尘排放14730吨。二氧化硫污染是我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市区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大大超过国家质量二级标准。
工业污染问题突出
白银有色铜业公司和甘肃银光化工公司工艺设备落后,造成事故性的排放不断发生,使市民怨声载道。其中,白银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铜冶炼制酸系统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量占到了市区排放总量的46%左右,每年有120万吨含铜、铅、锌、砷等重金属离子严重超标的酸性废水排入黄河,致使白银市区常年笼罩在烟雾之中,造成黄河多次重度污染,同时,每年工业企业产生固体废物362.31万吨,成为白银市环境污染治理的老大难问题。
土壤重金属严重超标
有关部门专门组织调查了白银市郊区污水灌溉对土壤和农产品的污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 ,郊区污水灌溉的作物产量略高于对照区,但土壤、小麦和玉米籽粒中重金属镉、铅、铜、锌、汞、砷的含量均高于对照区,且超标严重。因此,有关部门认为,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考虑,综合治理农田环境污染,保护城郊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
治污面临三个难题
省环保局有关人士指出,白银严重的污染是历史造成的,虽经过近年来坚持不懈的治理,环境质量确实逐渐好了起来,但环保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结构性污染依然十分突出。企业工艺落后和设备陈旧,污染排放总量依然很大,事故性排放不时发生。工业布局极不合理,工厂和居民相接,绝大部分老企业厂群地处城区的上风向,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不可避免地遭受污染。其次,计划经济时期所欠的巨额治污资金,企业和地方政府无力筹措。据测算,仅白银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所属企业确定的4个污染治理项目所需的资金就多达30亿元。第三,饮用水水源受到严重威胁。黄河是白银惟一的常年性地表水系,由于黄河上游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黄河,造成水体严重污染,粪大肠菌群和总氮长期超标,因此改建水源地也迫在眉睫。
实施环保工程治污
为使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白银市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完成白银有色铜业公司铜冶炼制酸系统污染治理工程和甘肃银光化学工业公司硫酸雾治理工程,彻底解决危害市民身心健康的二氧化硫、废水重金属和硫酸雾污染问题,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把大通河水引到白银武川,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启动煤矸石综合利用工程和粉煤灰综合利用工程,初步形成循环经济框架;力争城区空气质量75%的天数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黄河白银段水质稳定达到三级标准。同时,将以兰州
-宁夏天然气管道建设为契机,推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实现燃煤炉、窑、灶的能源置换。
目前,由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和省环保局、省经委支持的白银有色铜业公司污染治理项目正在实施建设中,以先进的动力波稀酸洗涤、两转两吸制酸工艺整体解决二氧化硫和酸性废水的污染问题,项目计划投资2.48亿元,截至今年3月底共完成投资1.0171亿元。银光公司硫酸雾治理工程的解决方案已经确定,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本报记者 朱婕
《兰州晨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