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转型步伐
———访中共白银市委书记周多明
时值岁末,正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白银市委书记周多明的工作日程排得满满当当。记者注意到:务实干练的周多明参加的经济活动占据了他的主要工作日,特别是近日他专程参加的几次在北京、宁波、上海等地的招商活动,给白银市的经济发展又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12月11日利用休息时间,记者专程采访了他。
周多明开门见山,对白银市近年来的经济工作进行了总结。他说,“十五”时期,我们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坚持实施开放开发战略,坚持走科技路、打科技牌,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转型,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摆脱低迷徘徊局面,迈入了一个崭新时期。回顾历史,我们可以说,整个“十五”期间是白银市发展里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期。
首先,我们深化了对市情的认识,逐步明确了发展的重点。
2001年来,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重新审视市情,认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应该是白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基于这个认识,我们适时做出了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提出了“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革改制、一手抓替代产业培育发展”的工作方针,并确定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开始真正步入经济转型之路。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又基于白银的产业基础条件、资源禀赋特点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确定了促进经济转型的八大产业,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经济工作的重点。其次,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蓄了发展的后劲。“十五”时期,全市的基础设施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城市道路、城市供水、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重点市政工程全面铺开,5年来新建和改造城区道路52条。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取得新进展。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继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后完成了二期工程场地平整,白银西区经济开发区的公用设施、住宅建设和工业项目也已全面铺开,“一园一区”南拓西延,拉开了城市建设的基本骨架。人饮解困、平田整地、水利建设、退耕还林、农村“三通”等工程顺利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成效初显。
周多明说,以项目带动投资,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项目建设的“牛鼻子”,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努力营造抓项目的氛围,通过完善制度、现场办公、外出招商、加强监督等举措,使项目建设成为全市工作的主旋律,成为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
5年来,全市实施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各类项目2325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2亿元,是“九五”时期投资的2.16倍,年均拉动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从而诠释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决策的正确性。
周多明说,同时,市上积极开展了招商引资,提升了对外开放形象。近年来,我们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动了不少脑筋,跑了许多地方,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市上把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和白银西区经济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制定优惠的政策,营造良好的环境,引进了一大批项目。近5年,全市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30个,合同引进资金240.12亿元,到位资金59亿元,分别是“九五”时期的9.5倍、13.6倍和30倍。
通过招商引资和合作交流,全市对外开放形象得到了明显提升,与美国庞卡市结为友好城市,并被香港国际投资贸易促进会评为“中国投资热点地区”。
我们还实施了工业强市战略,提高了工业经济质量。市上坚持走工业化道路,把发展工业的重点放在老企业技术改造、新企业招商引进和中小企业改革提高三个方面。积极支持中央、省属企业实行债转股、实施政策性破产,较好地解决了濒危企业面临的种种问题。积极外出招商,引进了卡森集团、盼盼食品、西藏碳酸锂、上海在恩等215户工业企业,弥补了传统工业的不足。按照“三转一增”的思路,对市属和县区属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有效解决了产权不清、身份不明、机制不活的问题,使一大批企业起死回生,重新焕发了生机。通过抓工业发展和抓企业改革,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今年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2.5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9%,比“九五”时期提高了3.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