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教育宣传工作在国民教育中所承载的责任越来越明显,为社会现代化服务已经成为现代博物馆社会宣传教育的主旨。博物馆直接面向观众的工作是社会教育,也称社教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是博物馆与观众沟通的桥梁,对于增强人民的素养,提高国家文化修养都具有现实意义。在博物馆的所有工作中,社教工作堪称是前言工作,直接面向观众,在博物馆的一线冲锋陷阵。用博物馆的展品,向人们传递与自然和社会联系的物证,用博物馆的陈列展品以其独特的社教语言,让人们了解和认识客观事物。可以说,博物馆是社教的课堂,也是人们接受教育的学校。博物馆的社教面向整个社会,既有前来参观博物馆的观众,也有博物馆需要争取来的观众。

近年来,天水市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关注,在博物馆界和学校领域取得了良好声誉。为进一步发挥国家一级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和全国首批中小学研学教育实践基地的作用,提升宣教讲解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教育活动项目策划能力,制定了2017——2018年(旅游淡季)讲解员培训计划。本次计划是以外出观摩、实地座谈、邀请专家来馆内讲座、集中交流讨论等方式进行。

在馆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接待服务部按照计划提出了外出学习地点,经领导审定后,确定在国内社教工作比较好的四所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以及河南省博物院。将我馆讲解员分两批派出学习,在讲解接待部主任杜丽敏、天水市民俗博物馆副主任刘复兴的带领下,开启了此次培训。

一、故宫博物院
北京第一天,我们到了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其构造严谨,装饰精美,文物众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布局严格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无一处不彰显着封建时代至高无上的皇权。

大家怀着崇敬雀跃的心情一路行进,石雕纹饰、琉璃鸳鸯瓦、朱漆大红牖、赤柱挺起、雕梁画栋······美轮美奂,气势雄伟,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太和、中和、保和宫殿楼阁之间暗含古老易学智慧,于至高位行中庸道,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兼济天下。秉承“全国博物馆是一家”的理念,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热情接待了我们,并就社会教育、志愿者管理、流动博物馆推广、互联网+宣传、讲解接待几方面进行了交流座谈。故宫博物院同行所分享的“理念始终走在前”、“用专业的态度做专业工作”、“建立文化自信”等先进理念及相关工作经验,给予我们很大启发与帮助。下午,大家又跟随专业讲解老师游览故宫,通过珍宝馆、瓷器馆、青铜器馆、钟表馆以及主要宫殿建筑的参观学习,这座屹立百年的神圣宫殿似乎离我们更近了一些,悠悠历史仿佛栩栩如生地跃然眼前,岁月如水不过匆匆一瞥。
二、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京第二天,大家一大早就排着长队,等候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门前,想到今天要参观国家首级博物馆,每个人都兴奋不已。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其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是中国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更是全世界最受游客欢迎的博物馆之一。

走进国博,磅礴大气的建筑,精妙绝伦的文物深深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首先观看了国博宣传教育纪录片,观摩了国博“四个一”社教现场,参观了国博社教活动室,听取了国博相关负责老师就社会教育课程设计、课程培训、课程形式等方面的经验分享,在社教课程的延续性开展及课程设计严格根据年龄、受众划分层级等方面颇有收获。

下午,大家在国博自由参观,其藏品数量之多,造型之精美,历史价值之重大,无一不堪称传世之作。单就《古代中国陈列》,即展出文物2026件,陈列以王朝更替为脉络,以珍贵文物为核心,充分展现出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其他常设及临时展陈——复兴之路、中国古代书法、中国明清家具珍品、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等精品展览等,每个展览都绚烂纷呈,让人流连忘返。
三、首都博物馆
北京第三天,也是我们在首都的最后一天,目的地就是最能体现北京这座古都深厚文化底蕴的首都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简称首博,位于北京长安街西延长线上,是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北京地区综合性博物馆。截至2015年末,首都博物馆总建筑面积63390平方米,常设展览藏品数量为5622件,展馆有地上五层、地下二层。整个建筑理念贯穿中国传统“天圆地方”思想,完美融合传统与现代建筑风格,独树一帜,颇具特色。

首都博物馆领导高度重视我们的此次学习,专门安排业务骨干为我们进行专业培训。首先从讲解方式与讲解礼仪开始,通过老北京民俗展厅实地参观,教讲解员们对同一个展览,怎样为一般观众和重要领导讲解。在首博讲解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既了解了老北京民俗文化,更学习了讲解接待中的站位、手势、表情以及游览路线等实用性较强的专业知识,讲解员们对照自己之前的工作情况,也发现诸多不足,找到了今后需要努力改进的方向。
下午,由首博专门从事社教工作的老师,与大家分享首博品牌社教案例“读城——发现北京四合院之美”的策划过程与经验。她主张以大型体验活动拉近博物馆与群众之间关系,用不同的角度挖掘同一件文物或古建筑背后的故事,更详细讲解了亲子社教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启发我们在活动创意设定中展开发散性思维,让博物馆的文化活起来,走出去,切实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
7日晚,我们一行准时踏上了前往郑州的列车,前往本次学习的另一站——河南省博物院。
四、河南省博物院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物丰富,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在片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古代文化,这为河南博物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有“统中国博物馆所藏物品,除故宫博物院外,河南博物馆堪居第二之位置。”之说,足见其在中国文博行业之地位。目前,河南博物院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展馆面积1万余平方米,馆藏文物14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余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一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

河南省博物院领导也高度重视,社教部主任林晓平安排讲解科科长全程陪同,下午百忙之中林主任也参加了座谈会。上午有幸参加了意大利都灵埃及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联合举办的“金字塔·不朽之宫”展的开展仪式,不出国门就了解到了古老神秘的埃及文化。之后在“大象中原——河南历史文化展”的展厅中,跟随历史的足迹,通过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文物展品,我们追寻着华夏民族生生不息,探索文明的印记。贾湖骨笛、王子午鼎、杜岭方鼎、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无一不在体现着祖先的智慧与勤劳。
下午,在林主任的安排下,两馆进行了交流学习。河南省博物院社教部讲解科科长、教育科科长、志愿者管理负责人及优秀讲解员分别从不同工作角度为我们介绍了讲解员培训、教育项目策划与课程开发、志愿者招募、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他们提出的“创社教活动品牌战略”、“志愿者层级培训选拔制度”以及“以德立身”“开展互联网+新媒体宣传”等创新管理理念让我们受益匪浅。
12月9日晚,天水市博物馆讲解员旅游淡季外出学习之旅(第一批)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本次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受益匪浅,博物馆记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发展的足迹,是每一位中国人接受终身教育的课堂,讲解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对于博物馆文化的宣传起着关键作用,精彩的讲解能够把观众情感与历史文化融为一体,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如今,博物馆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博物馆发展顶层设计中的一环。博物馆的宣教讲解员们,十分感谢单位给予的本次宝贵学习机会,让我们接触到更为先进,更为科学但又不失传统的新型博物馆宣传教育理念。遵古求新,知史明志,我们将带着所学所感更加热忱地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