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85岁高龄的刘光中老人在其女儿陪伴下,向天水市博物馆捐赠了自己制作的风筝精品38(件/套),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向老人颁发了《收藏证书》,并对老人捐赠善举表示感谢,这是天水市博物馆第一次接收风筝藏品。
刘光中老人捐献的风筝是近日刚刚在天水民俗博物馆(南宅子)展出的“一线一情 五彩纸鸢”-天水民俗博物馆风筝专题展中的风筝展品,38(件/套)作品全部由刘光中老先生纯手工制作,并在彩绘和放飞后进行展览。这些风筝作品由天水伏羲文化、神话故事、卡通人物等几部分组成,是具有天水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品。其风筝做工细腻,色泽艳丽饱满,动物作品形象生动逼真,特别是人物风筝在绘画上活灵活现,卡通造型俏皮可爱,不但有故事性,而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
刘光中老人从天水市电影公司退休后的20多年里,坚持研究天水风筝技艺和地域文化,并亲手制作了大量风筝,在个人放飞的同时,多次参与风筝比赛和展览。1992年3月,他在天水市文化馆举办了第一次个人风筝展,今年8月在天水民俗博物馆举行了第二次风筝展览。他的风筝作品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天水深厚历史文化知识,如反映伏羲文化《伏羲》、《八卦》;戏剧人物的《穆桂英挂帅》、《五彩神牛黄飞虎》和《玉麒麟黄天化》等。他制作的最大风筝是软板子风筝《老鹰》,长达2.4米。最长的风筝为长串《百子闹春》,整整有100串,100节,每节绘画着一个可爱的儿童,放飞时迎风飘扬生龙活虎,栩栩如生。最短的风筝是0.2米的燕子风筝。最漂亮的风筝是《穆桂英挂帅》,加上LED灯后变成了夜光风筝,在晚间放飞时能够能够看到闪烁的彩灯和风筝线。
刘老先生制作的风筝艺术性有多高,看过他放飞的人说,每当看到他放飞老鹰风筝不一会,天空附近便有真的老鹰赶到,“看一看,这是那个同类敢来抢自己的地盘!”真正的老鹰在风筝老鹰上下盘旋侦察多时,才发现是假老鹰后飞走。更有趣的是,每当老人在春天放飞燕子风筝时,总有几只真正的燕子飞到风筝线上观望,以为自己的同类遇到困难,被线拴住而飞到线上观察解救,等鸣叫试探清楚后,才会慢慢飞去。制作随风飘扬、扶摇直上的风筝是一门艺术,而刘老能够把风筝做的如此精巧、以假乱真,可谓精美绝伦。刘老还是天水风筝协会的发起人之一,并担任首届副会长。撰写过“天水风筝志”,以主笔《天水电影志》。2002年7月,他制作的风筝获得全国乡镇企贸洽会组委会办公室优秀作品奖。2013年11月,风筝获得天水市体育总会和市风筝协会颁发的放飞优秀奖。2014年获得中国天水风筝伏羲金鸢奖(1994—2014)特别制作奖。2016年6月,获得秦州区文广局伏羲文化旅游节展示展演优秀奖。
刘老先生不但是风筝制作者,从设计样稿、扎骨架到糊纸,从彩绘到试验放飞,都是他一手完成。有人说,制作风筝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绘画又是另外一门艺术,放飞风筝又是一项群众性体育活动,刘老能够把制作与放飞完善结合,彰显了天水退休老人的才情和高雅的精神风貌。
刘老精巧风筝制作技艺曾经在中国《风筝》杂志2009年第1期、第4期刊登,《中国民间艺术》月刊2006年4月本上介绍。《天水日报》2007年2月20日5版,《天水晚报》2010年3月5日8版、2009年3月7日12版,分别进行专版报道。天水电视台和天水本地报刊多次进行了新闻采访,其事迹入编2005年《中国民间艺术家 民间艺术家卷》。刘老在制作风筝的同时,还制作《曲线人物脸谱》,收藏打火机、邮票、火花、粮票、象棋等。
今年以来,刘老考虑到自己制作风筝的这门手艺没有传人,而且具有天水文化的元素风筝越来越少,便萌生了把自己的精品风筝捐献给市博物馆的想法,他的这一善举得到天水市博物馆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天水民俗博物馆(南宅子)为其举办了个人风筝展,并将38(件/套)展品进行了收藏,在颁发《收藏证书》的同时进行了适当奖励。
(采访刘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