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十月,带着天水市博物馆精心准备的“竹木春秋——简牍制作”社教活动课程,我们来到了华夏第一县——甘谷,走进甘谷职专,与同学们共同体验了愉快而有意义的简牍制作课程。
上午10时,天水市博物馆社教人员到达甘谷县职专,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学们的热烈欢迎。300多名同学在社教人员的有序组织下,于学校多媒体教学厅参与活动。

活动中,讲解员以PPT的形式为在座师生详细介绍了“简牍”的来历及相关文化。结合天水当地文化讲述简牍是中国古代以竹、木为记录载体,毛笔为书写工具的文献。作为主要的文献形式,其在中国使用的时间长达千余年,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天水是秦文化的发源地,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及木板地图为秦史、秦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联系实际与同学们共同学习了“汗青”、“韦编三绝”等与“简牍”相关词汇、故事,寓教于乐,使得同学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之后,在许凤主任的细心解说示范下,同学们手拿竹简、线绳,专心投入到了竹简的串编过程中,虽然初次接触制作过程仍有些困难,但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求教,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完成了属于自己的“竹木春秋”。
此次社教本着响应习总书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号召,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简牍”历史,亲身体验“简牍”制作过程,与印象中刻板遥远的传统文化近距离接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以更加受年轻人欢迎的方式做好文化推广传承,真正做到遵古创新。未来我们还将不断探索,争取以更加新颖别致的方式充分发挥天水市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切实服务大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