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扇一世界 巧手慧心法自然
——天水市博物馆举行压花扇面制作活动

继8月24日“不一样的小鸡卡梅拉”——幼儿手工插花活动成功举办后,8月25日上午,天水市博物馆又针对8——14岁的青少年及成人花艺爱好者举办了一期压花扇面制作活动,以此介绍中国传统插花文化。

古代文人雅士将“焚香、煮茶、插花、挂置”合称四艺,是读书人家必备的文化修养。中国传统插花源于祭祀、兴盛于宫廷,取法儒、释、道哲学思想,集绘画、书法、造园等艺术于一身,是中华文化取法自然,又高于自然的美学体现。

中式插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我国古代部分地区七夕“乞巧”的活动内容。通过手作课形式介绍七夕节日习俗、中国插花文化成为此次社教活动的主要内容。

活动中,专业老师陈迎春用大量的花艺图片,对比介绍了中、西方花艺文化的区别及特点,现场展示了怎样利用宫廷花篮、竹筒等材料制作中式插花的方法,讲解了压花书签、压花相册及压花扇面等中式压花工艺品取法自然的设计、制作原理。随后,带领参与者合理利用压制好的鲜花花材,启慧心、用巧手,发挥想象,创作富于个性、不拘形式的压花扇面。

制作中,参与者俨然一位位工艺大师,用镊子小心的夹取花材,轻轻摆放在扇面之上。他们根据色泽、花形谋篇布局、设计图案。拟稿、修形、贴花、封塑,在自然与灵感的碰撞中,一面面充满童趣、富有诗意的压花扇面在参与者的手中呈现出来。大家交流欣赏各自的作品,品味每页扇面中的文化意象,彼此留下了“乞巧”节压花赛巧的永恒印象。

一花一扇一世界,巧手慧心法自然。七夕节“乞巧”、“赛巧”的节日风俗就在这一花一扇的制作、交流中自然而然的镌刻进了人们的记忆中。其实,传统文化的发扬、继承不需要大张旗鼓的游行、演说,只这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亲身体验才来的更加长久!

未来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我们天水市博物馆的社教工作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继续尝试、不断探索,才能形成一套天博特有的社教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