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草真隶篆摩崖壁 万壑烟云伴墨香--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拓片专题展”将在天水民俗博物馆(南宅子)临展厅开展,15套、26张珍贵拓片与观众见面。

拓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
拓片也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凡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民俗、文学、艺术、科技、建筑等都可以从中找到有益的材料。广义的拓片就是将宣纸蒙在器物表面用墨拓印来记录花纹和文字,数量、内容之丰富可谓包罗万象,如甲骨青铜、碑刻墓志、摩崖造像、钱币画像等,狭义的拓片主要指碑拓,许多已散失毁坏的碑刻,因有拓片传世,才能感受原碑刻的内容。

天水市博物馆现有馆藏拓片300余件,年代从清代到民国时期,其中不乏古今名拓,如《西狭颂》、《石门颂》等,为充分展示拓片这一传统技术,由天水市博物馆主办,天水民俗博物馆承办的“草真隶篆摩崖壁 万壑烟云伴墨香--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拓片专题展”在民俗馆临展厅开展。由于场地所限,这次在民俗馆展出的为民国时期拓片,以佛教道教文化为主,共15套,26张,4月15日起展期历时两个月。
布展期间,民俗馆抽调5名工作人员专门协助布展工作。首先我们积极联系文物保管部门,根据馆藏拓片藏品类别确定了展览主题,由于我们平时对拓片接触有限,了解较少,布展过程中文保部给予了我们大力帮助,为我们提供了藏品名称、尺寸、年代、类别等基本信息,我们也按照馆里相关制度办理了文物出库手续;其次我们按照这些信息制作了说明牌,以便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对拓片信息一目了然;最后我们把整理好的所有拓片根据尺寸大小装裱于玻璃框内悬挂在墙面上,对展出的每件拓片都进行了登记并和出库记录逐一进行了数量核对。

通过参与此次布展,让我们学习了拓片文化的有关知识,拓片对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时代价值和社会影响,也为参观者触摸历史提供了“有温度的参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