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廷扬(生卒年不详),字仲声,号羲麓,清秦州北乡吴家庄(今属渭南镇)人。自小苦读,由私塾入州学。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举,后多次参加会试,皆未中选。嘉庆六年(1801年),以举人大挑出任广东开平知县。开平近海,百姓常遭海盗骚扰,不能安生。吴廷扬上任后,白天处理民事,晚上则率领民兵出海捕贼。他还招募乡勇巡海,并借用军营船只到处搜查捕拿。盗贼闻讯,都远逃而去,不敢再侵及开平。
开平县学额仅有8名,可惠、潮、嘉三府来开平长久居住的人很多,常因这些客居人家的孩子冒名开平学生参加考试而与本地人产生尖锐矛盾。吴廷扬为解决这一矛盾,不仅将情况汇报上级,而且咨请学部,给客籍人家专拨文学生两名,武学生一名。为此,不论开平本地人,还是客居开平的外地人都非常赞赏并感恩他。
后因病离职,病愈后又调署新安(今深圳宝安区)知县。新安地处边远,民风强悍,村间械斗成风,常危及官署,历任知县畏其武力不敢办案,以致大案累积,斗风逾甚。吴廷扬通过调查,始知械斗大多源于词讼久拖不决,即从结办大案为始,限期传讯,果断结案,终使械斗之风逐渐息止。新安许多地方长期拒缴赋粮,长此以往,成为执政者最为棘手之事。吴廷扬改革征收办法,严令胥吏征收中不得浮索,并对确因贫困无力完纳者给以豁免,从而使赋税得以按时输纳新安。士民为其立生祠,颂德匾多至厅内不能容纳。
吴廷扬后来又调任东莞知县,适逢县内发生流行性疫病,为了救活百姓,他到处求医问药,得治病良方后,他捐出俸银,命人买药制成药剂散发,救活了很多人。同年秋,惠州河(今东江)洪水暴涨,东莞受灾极重。吴廷扬不等上司发令,即步行查看灾情,并拿出随身所带的钱来抚恤灾民。广东布政使魏元煜巡视灾情,惠州以北其他县的灾民拥塞道路,哭诉灾害之惨,但东莞却没一家因灾上诉者。魏元煜感到非常奇怪,一向百姓才知道了吴廷扬救灾的事迹。对吴廷扬的做法,魏元煜甚为赞誉,即上书向朝廷保奏。
道光元年(1821年),吴廷扬奉命入京觐见皇上,之后升为同知,分发江苏。抵江苏的那一天,即被委职主持量刑定罪的入谳局。之后,吴廷扬审结了李广属等多年累积的京控大案10余起。旋逢松江(今上海松江)发生水灾,上海饥民骚动,朝廷又委任吴廷扬前去上海松江安抚饥民。他一到哪里,一方面劝富有者捐赈饥饿者,另一方面拿出官仓储粮平抑粮市,并缓征蠲税,从而灾民得以渡过难关,休养生息。江苏巡抚陶澍盛称其能,保奏优先补用。未已,因突发痰疾而请求辞归,允准回家养病,十年后逝世。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