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缵宗(1480~1560年),字孝思,又字世甫,号可泉,又别号鸟鼠山人。明代陕西布政使司巩昌府秦州秦安县(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他的祖、父两代曾任过县官。父亲胡士济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儒生,长期在四川双流(今四川省双流县)任县学教谕,还曾代理双流县事。胡缵宗少年时代即是在四川度过的。胡缵宗受家庭的影响,自幼勤学苦读,博文通经,日有进步。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年)中举人;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中进士,为三甲第一名,特授翰林院检讨。
初官即授职翰林,此亦为翰院的一段公案,与当时政坛不正常的政治生态有关。常制,只有一甲的前三名可以直接授翰林院职,其他进士或改庶吉士入翰林院学习深造,或授他职,几无特授翰林职者。不过当时阁老焦芳子焦黄中考中二甲第一,焦芳弄权,与内宦刘瑾勾结,取中旨特授馆职。为了掩人耳目,分散朝议,故而连三甲第一的胡缵宗一并授职。胡缵宗虽再三上疏力辞,终不许。
胡缵宗任翰林院检讨后,参与编纂了《世宗实录》。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被诛,焦芳落职,他受到了牵连,被谪为嘉定州(今四川乐山县)判官。当时因刘瑾而被株连的人是很多的,中间既有真正附瑾职贵者,也有被乘机打击报复者。因为刘瑾是陕西人,也确实积极地拉拢过陕西籍的官员,故而其中牵扯的陕西籍士子占有一家的比重,著名的就有康海被诬为瑾党夺职为民,王九思被贬寿州。孝思被贬官后,并没有消极下去,而是积极求治,因“有惠政”而被逐渐提升。正德八年(1513年),又升为潼川州(今四川三台县)知州。他“爱民礼士,著于一时”。正德十年(1515年),被召入南京,为户部湖广清吏司员外郎,后升为郎中。正德十四年(1519年),调南京吏部验封吏司郎中,接着出任安庆府(今安徽安庆市)知府。
出知重镇,本为美事,然而这时却未必。其时正值宁王乱后,“民皆窜去,又武皇驻留都,供御繁剧”,“朝议以公秦人,有经略隽才,特简公以守,刻期履任”,这样的任命就很有一些临危受命的味道了。所幸胡缵宗并没有让大家失望,在安庆3年多的时间里,他大力恢复因宁王朱宸濠叛乱遭受破坏的安庆经济,虽然面临着“夏旱秋涝”的困难局面,但他“抚绥安缉,民以大苏”,又“开吴塘乌石堰,溉民田”,“修火政、举荒政,上下乃安”,至去时,安庆的老百姓恋恋不舍,“攀辕垂涕而遏之者以万计”,很多人乘船数百艘一直把他送到京口(今镇江)。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 年),他调任苏州知府。这时苏州的情况也不好,“大旱,岁饥民流”,而“姑苏钜郡,财赋益夥,法制益难,经略庶务尤详于治皖”,胡缵宗的“经略隽才”在此得到充分展示。在苏州的4年,胡缵宗“廉洁辨治,名与况钟相颉(xié)颃(háng)”,皇帝勅封为“中宪大夫”。离任时士民“建祠奉祀,树碑颂德,思如父母”,再现了在安庆时的那一幕。
嘉靖六年(1527年),胡缵宗升任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后又调浙江、山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明年,调浙江。十年(1531年),转山西“以平盗功蒙赐金币”,“升本司右布政使。壬辰(嘉靖十一年)丁外艰,制满,复除河南右布政使。时鄢陵盗起,公讨平之,亦得赐金币。丙申(嘉靖十五年)转本司左布政使。”不论在何地任官,他都“至能称职,政绩显著”。嘉靖十五年(1536年),胡缵宗升任山东巡抚右副部御史,后升任巡抚。这时的胡缵宗也步入了他仕途的顶点,进入了高级官僚的行列。在山东时,“鲁府恣恶,公抗疏以闻,得遣廷臣会勘,诏夺其禄并革”,“地方藉以宁谧”。嘉靖十七年(1538年),他奉调总理河道,疏开考城(今河兰考县)黄河支流,以减轻归德(今河南商丘县)、睢州(今河南睢阳县)的水患。嘉靖十八年(1539 年)三月,“乘舆南狩,公迎于磁(河南磁州),乃复改巡抚河南”。时“汴中大饥且疫,公上疏请赈,情词激切,同事者览而难焉。公曰:岂得念吾属而坐使毙中州数百万之生灵哉?脱有咎,某请任之!’疏上,得发帑银二十万两,大臣赈贷之。汴民少苏焉。”这一年冬,“汴中薄城内外火燎频发,未几行台亦灾。公引咎乞归”,从而结束了他的仕途生涯。
胡缵宗罢官归里后,“开阁著书”,集中精力从事写作。不幸的是在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四月,即他罢官10年后(71岁时),又因遭人诬陷而被捕入狱。后经刑部尚书刘切会法司严讯,才使真相大白。出狱后,他继续专心著书,且著书甚富。著有《鸟鼠山人集》《拟涯翁拟古乐府》《拟汉乐府》《愿学编》《近取编》《安庆府志》《苏州府志》《秦安志》《巩昌府志》《秦汉文》《雍音》《仪礼集注》《春秋本义》《唐雅》等书。胡缵宗文学造诣很深,善诗歌,且擅长书法。其文章“导源六经,肆从秦汉”,“于史学尤长方志”所作安庆、苏州、巩昌、秦州、秦安等志书,均与当时的武功朝邑齐名,而雅谈过之。《鸟鼠山人集》18 卷,《乐府》4卷,《近取录》4卷,均人《明史·艺文志》;部分作品还被《四库全书》收录。其书法刚健遒劲,酣畅淋漓,名山名寺多见其笔迹。天水伏羲庙门有匾额“与天地准”,江苏镇江摩崖有“海不扬波”,山东曲阜孔庙正面第一坊悬有巨匾“金声玉振”。他的墨迹代表《早朝诗》,民间至今流传甚广。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九月初三日,胡缵宗卒于家,享年81岁。胡缵宗的一生是光辉而又富有成就的一生。长安何栋为他作的墓志铭中的两句话就很精准。其文曰:“经济弘伟,功业垂于当年;学海渊涵,著作传于今日。”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