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琏(生卒年不详),字大用,明代秦安人。胡琏虽工诗善文,但屡试不第。明景泰年间,以国子生被任命为南皮县知县。胡琏在南皮任上,严惩恃强凌弱的恶霸,善待淳朴勤劳的百姓,让盗贼不敢进南皮地界。蝗虫也不再伤害庄稼,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胡琏在南皮任职九年,吏部才发现他是良吏,正打算升职重用他,可他却向朝廷屡屡上书请求退休。吏部尊重他的选择,特别奏请皇上批准了他的请求。胡琏离开南皮时,前来送行的百姓站在路旁,依依不舍地看着他离开,大家的离别伤感心情就像是失去亲人一般。
胡士济,字泽民,胡琏的长子。胡士济性情淳朴厚道,但又非常聪明,且精通毛诗。他曾多次参加科乡试,但都落榜,后“贡入太学”。成化末年,胡士济做了成都县学训导,他不仅以自己的学识和言行教育引导学子,而且还非常关心他们。时蜀王拘捕了蕃族学子高文质,胡士济拜见蜀王,向他申述了高文质无罪的理由,蜀王醒悟后放了高文质。任训导9年后,胡士济被提升为盐亭县学教谕。丁忧后,又调任双流县教谕。“乃以文训导诸士,诸士勃然兴焉”,“曾两受台檄,为摄县事”他待民和蔼,断狱威严,深为百姓所敬畏。士大夫都说:“胡先生有治才,不独善教也。”有位叫蒲铭的商人曾将金银秘密寄存在胡士济家里,蒲铭去世后,胡士济找来蒲铭的儿子,将他父亲寄存的金银归还给了他。有次官府抓住了偷盗胡士济家骡子的盗贼,胡只是对偷盗者教育一番后就放了。胡士济做教谕9年后,因儿子胡瓒宗的缘故,被封为南京吏部郎中。胡士济精通经学,善讲毛诗,常和有名望的诸多公卿、学者一起游岐山、内江,并与他们一起讲经论学大家没有不佩服士济学问的。他一生谦逊谨慎,平易近人,从不与人争高低,但又儒雅潇洒,仪表堂堂,所以人们都很敬慕他。
胡士淇,字泽国,是胡琏的二儿子。弘治十七年(1504年),由国子生出任四川行都指挥使司断事。胡士淇风流倜傥,不阿权贵,常常以坦诚、公正、公平的方式去处理案件,且没有一件积压不管的。胡士淇后来被荐举做了郫县知县,他上任后创修的宣圣殿巍峨高大,在毗邻县中是最好的,因此百姓都称赞他很有才干。胡士淇后又调任什邡县知县,未赴任即告老还乡。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