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1008~1075年),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字稚圭,号赣叟。宋仁宗天圣年间,以弱冠之年中进士,名列第二。后累官至右司谏。他对当时宰执陈尧佐等四人在位无有政绩,而连疏其过,使四人同日被罢官,此事为当时所称誉。
宝元三年(1040年),他晋升为枢密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与范仲淹并肩抗击西夏的入侵,时称“韩范”。庆历元年(1041年),他命大将任福率军出征,因任福违背节制,竟为敌诱,在好水川(今静宁、隆德一带)一战,全军覆没。韩琦上书自劾,自请贬官,遂于当年夏四月左迁知秦州。
到任伊始,他即积极兴筑秦州城垣。原秦州只有一城,州东西居民及军营驻兵仅有万余人,但都附城而居,无所悍御。他营建东、西关,城周凡10里,即世传之“韩公城”。庆历二年(1042年)二月,为了联络西部诸羌部落共同抵御西夏,他奏请枢密院空名宣头50道,以赏属羌之有功者,枢密院从之,遂完成了对秦州邻边的羁縻(mí)方略。同年冬十月,他鉴于秦州多为乡兵,缺乏战斗力,仿照禁军体制,编练组建保捷军(约900多人),提高了备边军力。
不久,他擢调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庆历三年与范同调入朝,任枢密副使,支持“庆历新政”失败。嘉佑元年(1056年)再度入朝,嘉佑三年(1058年)拜相。仁宗病弱,力请立皇太子。韩琦等人后辅佐英宗即位,并敦请郭太后还政。后来英宗病重时,他又力主建储,辅立神宗。晚年为避专权之嫌,遂自请出判相州。后于熙宁八年(1075年)病逝。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