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锜(1098~1162年),字信叔,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市)人。南宋抗金名将。宋将刘仲武第九子,善骑射。南宋初,为陇右都护。与西夏军作战,屡次得胜,为夏人所畏。小儿啼哭,父母常以“刘都护来了”恐吓孩子。建炎四年(1130年)任泾原经略使兼渭川(今平凉)知州,从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参加抗金的富平之战,力战有功。后至临安(今杭州),领宿卫亲兵。绍兴十年(1140年)任东京(今开封)副留守,率王彦旧部八字军(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故号八字军)18000人赴任。行至顺昌(今安徽阜阳),闻金兵已陷开封,继续南下。刘锜即决定坚守顺昌,阻击敌人,遂下令凿沉900只乘船,亲自督率军民,修筑防御工事,加固城防。又将所部眷属安置各寺院,门前堆放柴草,宣令“脱有不利,即焚吾家,毋辱敌手也”。以此激励将士誓死杀敌,卫国保家。金葛王褒等率3万人先至城下,刘锜令将士选取强弓劲弩,从城上发箭射敌,箭无虚发。又遣步卒出城邀击,使金兵溺死河中者不计其数。夜间浓云密布,雷电四起,刘锜令骁将阎充率勇士500人,杀入敌营,金兵大乱,终夜自相残杀,尸横遍野。金主帅兀术在开封闻讯,亲率大军10万人驰援。兀术到达顺昌城下,十分嚣张,叫喊他们只用靴尖就可踢倒顺畅城。刘锜则令将士轮番休息,以逸待劳。另派兵在颍河上游水草中投放毒剂,其时正是大暑天气,金兵因急行军已疲劳不堪,且饥渴难忍,大部分人马饮了河水,都已中毒。刘锜乘机派兵分两路出击,金兵大败欲遁,兀术忙调3千侍卫亲兵及所谓的“金军铁骑拐子马”参战。刘锜令将士手持利斧,下砍马足,上砍敌兵,殊死冲杀。终于将金军精锐部队,歼灭十之七、八。金兵狼狈逃窜,遗弃物品堆积如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顺昌之战”。次年,与张俊、杨沂中会师援淮西,又大破金兵于柘皋(今安徽巢县北),金人闻之胆寒,见顺昌旗帜即行逃遁。刘锜后为秦桧、张俊所排挤,罢去兵权,改知荆南府(今湖北省荆州地区)。他征发民工堵塞江陵黄潭决口,以除水患。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完颜亮率60万大军南下,刘锜又被南京朝廷任命为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兵马抗金。初战告捷,旋因老病不能任事,求解兵权,退至镇江。次年,忧忿而死。赠开府,后谥“武穆”。
刘锜善用兵,能出奇制胜,有儒将风度。完颜亮南下攻宋时,历举南宋诸将领姓名,争相答对,唯问到刘锜,没有敢答应的。刘锜在扬州驻军时,命人将城墙用石灰刷白,大书“完颜亮死于此”,完颜亮见了,果然不敢恋战。金人害怕刘锜,由此可见一斑。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