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公主(?~623年),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女。太穆皇后所生,下嫁柴绍。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为太原留守的李渊,顺应时势,带兵起义。当时平阳公主与丈夫柴绍都在长安,柴绍得知起义的消息后,对公主说:“尊公将扫清多难,绍欲迎接义旗;同去则不可,独行恐罹后患,为计若何?”公主听后说:“君宜速去。我一妇人,临时易可藏隐,当别自为计矣。”柴绍走后,公主深感不安,左思右想,应该做点有助于父亲和丈夫的事,便召集家人反复商议,认为坐等长安或者隐藏在其它地方,均为下策,只有尽快组织一支队伍,从军事上支持父亲和丈夫正在开创的大业,尽一点女儿和妻子微薄的力量,才是上策。
于是,她便风尘仆仆地赶到旧居鄠(hù)县庄所,“遂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初得数百人组建队伍。按照“将在谋,兵在勇,治军在严”的兵家之理,对部队进行严格的训练。当时,西域的何潘仁带领隋朝部队数万人,驻扎在司竹,自称总管,他凭借着人多势众,占地为王,仗势欺人,抢劫杀人,未有所属。公主得知此情,决定招降他们,派遣家僮马三宝去劝说,明以利害,使他们认清了隋朝必亡的趋势,最后何率部归附平阳公主。之后,他们又联合拥有万余人自称关中道行总管的部队。三支部队会合后,很快攻下了鄠县县城。又派遣马三宝劝说群盗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各率众数千人来归。
当时京师留守频遣军讨公主,马三宝、何潘仁屡挫其锋,也使盩(zhōu)厔(zhì)、武功、始平三县毅然顺从。这时,公主的队伍迅速扩大。面对复杂的队伍成员状况,公主申明法令,“禁兵士,无得侵掠”,于是,“远近奔赴者甚众”,她的队伍迅速发展到七万余人,威振关中。此时,李渊的部队已渡过黄河,迅速向长安推进。公主令间使以闻,高祖大悦。及义军渡河,派柴绍带领数百名精悍的骑兵到南山以迎公主。随后,公主与柴绍一起带领精兵万余人在渭河以北与李世民军队会合,并一举荡平了长安周围的隋朝势力,为唐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尔后,公主与柴绍各置幕府,合围京城,她的队伍纪律严明,斗志不减,故人们尊敬地称她的军队为“娘子军”。京城平,帝长安即位,封为平阳公主。
武德六年(623年)二月卒。为悼念这位巾帼功臣,唐高祖李渊下诏,打破古代“妇女无鼓吹”的丧葬礼节,特许说:“鼓吹,军乐也。往者公主于司竹举兵以应义旗,亲执金鼓,有克定之勋。”谥封为昭。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