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预(222~285年),字元凯,京兆杜陵(陕西西安)人。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主要统帅之一。
西晋初年,由于统治者在民族政策上处置不当,河陇地区一直动荡不安,天水也在几次内迁各族起义中遭到很大破坏。西晋统治者为了加强防范,分雍、凉、梁之地设秦州,任命“勇而无谋,刚愎自用”的胡烈为秦州刺史,这更激起了西北各族人民的不满和斗争,一时间河西、陇右羌和北地胡群起响应,胡烈兵败被杀。
消息传到洛阳后,晋武帝任命石鉴为安西将军,杜预为秦州刺史。领东羌校尉、轻车将军、假节。杜预看出鲜卑骑兵迅捷的优势,建议石鉴先筹粮缓战,待来年春天鲜卑骑兵牧草不继时再发动反击,并提出“五不可、四不须”的建议。但石鉴不但不听从杜预的劝告,反而以杜预擅自修缮城门、官舍,并以贻误军机的罪名将其押送京师交付廷尉论罪,结果石鉴出兵后被鲜卑首领树机能的军队打得大败。
杜预其人“结交接物,恭而有礼,问无所隐,诲人不倦,敏于事而慎于言。”不但在军事方面多有战功,而且在经典考据等方面也自成一家。晋武帝听说有的官员有“马癖”、有“钱癖”,就问杜预:“卿有何癖?”杜预回答:“臣有《左传》癖。”太康五年(284)杜预被征调还都辅政,任司隶校尉,加位特进。途中行至邓县,突然病故,时年63岁。晋武帝甚感悲痛,追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成”。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