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超宗(生卒不详),祖上为上邽人,是赵翼的从子,而赵翼又是赵迁的元孙。东晋末年刘裕灭后秦,迫迁赵氏于建业(今南京),赵超宗遂生于建业。赵超宗自小喜读兵书,及长,身长八尺,精通骑技,很有谋略。北魏中,赵氏陆续从江南迁回原籍,赵超宗即入仕为魏官,至孝文帝太和年(477~499年)末任至豫州平南将军府长史,兼汝南郡(在今河南)太守,并以军功加封建威将军、寻阳伯,不久又进骁骑将军、岐州刺史,官至征虏将军、河东太守。
赵超宗在汝南任上,多次索贿受贿,并进而向太尉、北海王元详行贿,结果被元详告之于宣武帝元恪,为此被撤销封爵,降任河东郡(在今山西)太守。在河东任上,赵超宗反躬自省,严以律己,并能做到清正爱民。他在任所去世后,河东的百姓都很怀念他,朝廷后来追赠本将军、华州刺史,谥“成伯”。
赵遐(生卒不详),天水人。初为军主,随魏孝文帝征伐南阳。景明初年,任梁城的戍备司令。南朝梁武帝萧衍曾围困梁城,但久攻不下。赵遐以军功被封为牟平县开国子爵,食邑200户。
赵遐和赵充国一样,也是一代名将,用兵如神。他以左军将军、假征虏将军、督巴东诸军事的身份,镇守南郑。当时萧衍的冠军将军、军主姜修率兵2万屯在羊口,辅国将军姜白龙据守南城,龙骧将军泉建率由居民组成的军队北入桑坯。姜修又分军据守兴势,龙骧将军谭思文据夹口,司州刺史王僧炳屯兵南安,对南郑形成三面夹攻之势,准备一举攻下南郑。但赵遐并不惊慌,他只率精兵9千,左右冲击,在数百里范围内前后奔袭,先后杀敌5千多。
赵遐还师后,以辅国将军出为荥阳太守。当时萧衍大将马仙埤率众攻朐城,魏卫戍司令傅文骥固守不出。魏帝命赵遐持节、假平东将军为别将,和刘思祖一同前往援救。时值夏天,大雨滂沱而至,道路泥泞难行。赵遐等历经跋涉,刚到朐城,马仙埤就乘他们立足未稳之时,发兵来战。刘思祖一看大事不好,便率军临阵逃跑了。赵遐孤军奋战,独破马仙埤,斩其大将李鲁生、葛景羽等。马仙璋又率兵跑到朐城西部的固城外。“阻水列栅”,以围固城。赵遐亲自潜人水中,试探水之深浅,后结草为筏,在深夜时命士兵衔枚而进,冲破6道木栅,遂解固城之围。赵遐率军返回再救朐城,都督卢昶也率大军跟随。但没想到傅文骥支撑不住,竟然以城投敌,朐城落入敌军之手。魏军大溃,卢昶弃其节传,单骑逃走,只有赵遐握节而还。赵遐以军事失利,论罪免官。延昌年中,赵遐才被重新起用为光禄大夫、使持节、假前将军为别将,防守西荆。熙平初年,出为平西将军、汾州刺史。
赵遐死后,被赠官为安南将军、豫州刺史,谥号为“襄”。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