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轲(?~327年),秦州天水郡(今甘肃天水秦州区)人,十六国时陇右名士。自小喜欢易学,长成后更是博览群书,满腹经纶,慕名求学者络绎不绝,门徒达数百人之多。杨轲生活甚为清苦,常以粗食饮水充饥,麻布旧袍遮体,覆布为被,裸寝木板,年长拒不娶妻,只身一人,独来独往,认识他的人都不忍看他过这种非人的日子,但杨轲悠然自得,不以为然。他不愿意和那些志趣不投,而又时常拜访他的人交朋友,就连给他们写封信捎个话的事都没有。他虽然教授着很多门徒,但如果不是入室弟子,就连他讲的一句话也听不到。他给弟子讲授的时候,必须“旁无杂人”,且只讲授给入室弟子,再让入室弟子讲授给其他门徒。
当时正值历史上极其动乱的“五胡乱华”时代,国家四分五裂,战乱不息,民不聊生。杨轲痛恨豪强武夫穷兵黩武、争夺地盘的行为,立誓不与其为伍。匈奴人刘曜为前赵皇帝(318~328年在位)时,让杨轲出任太常卿(朝中九卿之一),派人赴陇右往聘,杨轲固辞不应。刘曜很尊重杨轲,并不逼他,于是杨轲便在陇山隐居。羯人石虎(又名石季龙)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334~349年在位)之后,听说杨轲为高士,隐居在陇山,便派人带上农物和丝绸以及专用的车马往聘。杨轲以患病为由,拒不接受。来者欲施暴力强聘,杨轲不得已,只好带几名弟子随其到长安。见了石虎,立而不跪,石虎问他话,他也不与答话。石虎也不生气,让人将杨轲安排住在了豪华的永昌乙第。石虎的有司因杨轲倨傲,想以“大不敬”的罪名治他的罪,石虎不答应,他批文给官僚,让他们不要去管杨轲,杨轲想干什么就任他去干什么。杨轲住在永昌乙第中,石虎经常派人送衣服、食物给他。每次杨轲只是口授弟子,上书致谢。杨轲的谢表文辞甚美,凡看过的人都赞叹不已。由是石虎更加敬重杨轲,他想探究杨轲的志趣,就秘密让人派美女夜伺,但杨轲不屑一顾,并不为美色所动。后石虎又强令杨轲所随弟子离开永昌乙第,并派身材魁梧高大的羯人士兵穿着铠甲,持着兵器去他的住所,并搜走了石虎赐给他的衣服,杨轲亦视而不见,毫无惧色。石虎见软硬兼施难收其心,最后当杨轲上书要求归里时,就答应他回归秦州。临归时,石虎送以车马等器用,并让地方免除10户农家赋役以供杨轲。
回乡后,杨轲仍致力于教授弟子,向他求学的人纷至沓来,绵绵不绝。晋元帝永昌六年(327年),赵国动乱,氐人苻健的前秦军攻略陇右,众弟子保护杨轲西奔凉州避难,不幸途中被乱军所害。杨轲虽然活得清苦,死得悲惨,但他“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精神,却光照史册,启迪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