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参(?~136年),字仲达,河南缑氏人。初被河南尹庞奋推举为孝廉,后朝廷委任他为左校令。
东汉永初元年(107年),凉州先零种羌反叛,大军疲于征讨,庞参遂上书朝廷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万里运粮,远就羌戎,不若总兵养众,以待其疲”。具体举措为“休徭役以助其时,止烦赋以益其财,令男得耕种,女得织纴,然后畜精锐,乘懈沮,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则边人之仇报,奔北之耻雪矣”。其意就是要朝廷休兵养息,先使民力得到恢复,等国家有了足够的兵马和粮草准备后,再乘敌没有防备,突然发起进攻,方可一雪前耻。庞参的见解得到了御史中丞樊准的赞赏,他认为“如参之人,宜在行伍……以为军锋,必有成效”。
东汉永初四年(110年),庞参出任汉阳(今天水)太守。时有郡人任棠,有奇节,隐居民间以教授经典为业。庞参到任后,慕名去拜访任棠,任棠在家静候,但并不与他说话。庞参看到任棠“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便很快领悟了任棠希望他当清官、击豪强、恤孤独的三层含义。于是,慨叹而还。后庞参在职期间,果然能做到清正廉洁、抑强助弱,惠泽百姓。
元初元年(114年),庞参由汉阳太守升迁为护羌校尉。此时诸羌多有叛乱,通往河西的交通道路也因此断绝。庞参虽手握兵权,但他未用一兵一卒,而以治本之策安抚诸羌之伤,化解诸羌之恨,并施恩德于羌族百姓,终使反羌归服,从而确保了边疆的安宁和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
后来,庞参又出任辽东太守、度辽将军等职。元初四年(117年),入大鸿胪。尚书仆射虞诩认为庞参有宰相的才干和气量,便推荐他出任太尉,录尚书事,位列“三公”。在“三公”中,庞参以忠直闻名,史载当时的“道路行人,农夫织妇,皆曰太尉庞参竭忠尽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