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阜(生卒年不详),字义山,东汉末汉阳郡冀县(今甘肃天水甘谷县)人。为人性刚直,重气节,不好名利,常以天下为已任,名著关陇。及入朝,则以直言敢谏而闻名。
献帝建安前期,杨阜被聘为凉州从事,后代刺史韦端去许昌晋见汉主,被任命为安定郡长史,助掌郡事。其时袁绍、曹操在河北角逐争雄,杨阜认定曹操“必能济大事”,而袁绍必败,结果确如其所,由此名更显。韦康继其父任凉州刺史后,聘杨阜为别驾,助掌州事。不久,朝令州、郡举孝廉,欲让杨阜入为相府曹事,经韦康上表,留为凉州参军事。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在关中败马超,马超率部西走。适杨阜奉使见曹,劝谏曹操备兵陇上,以防马超部袭击。曹操纳其言,但因关东战事而东返,未顾及陇上。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马超部众连同汉中张鲁助兵共万人围冀城。杨阜助刺史韦康坚守,率宗族子弟、义士千余人参加守城,并以从弟杨岳组成“偃月营”,防守要害处。延至八月,城内困顿,刺史、太守商议投降。杨阜闻之,见韦康流涕谏止说:“阜等率父兄子弟以义相励,有死无二……。弃垂成之功,陷于不义之名。”韦康不听,遣人请和,开城门迎马超部众人。马超入城后,遣将杨昂杀韦康和汉阳太守,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九月,杨阜以妻丧安葬为由出冀城,往约屯驻历城(今西和县)的抚夷将军姜叙以及赵昂、尹凤(奉)等起兵讨马超。北进至卤城(今礼县盐官镇),马超闻讯率众南下阻止。已与杨阜约定里应外合的赵衢、梁宽等见马超出城,即关闭城门,杀马超家眷及亲兵。马超进退失据,遂袭劫历城后南去汉中。
待马超南去,陇右安定,曹操封赏讨伐马超之功。杨阜临战身受5伤,宗族兄弟死者7人,其功为最,赐爵关内侯。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亲自统兵攻汉中张鲁,以杨阜为益州刺史随军出征,盖因杨阜谙熟关陇事,以作参谋。同年汉中平,命为金城(今兰州市)太守,未及任,又改武都太守。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占据益州的刘备派张飞攻下辨(今成县,时为武都郡治),曹操命都护曹洪拒之,张飞败走。曹洪为了显功高歌置宴,席间令舞女裸身披纱助乐。杨阜见了,厉声斥责说:“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何有于广坐之中裸女人形体?虽桀,纣之乱,不甚于此。”遂奋衣辞出。曹洪省悟,忙喝退舞女,请杨阜还席,众将无不肃然惮敬。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取汉中,曹操以为武都郡孤远,邻近汉中,恐为刘备所得,欲迁郡民于关陇间,但又顾虑吏民恋土难移。杨阜奉命后,以其素有威信,前后迁徙万余户,落居京兆、扶风(上二地在今关中)、汉阳(今天水市)界。
杨阜在武都十余年,后征拜入朝,初为城门校尉,后迁将作大匠,时已是魏明帝时。明帝初治宫室,发美女以充后宫,并数次出宫弋猎。杨阜见靡费太过,即上书谏止。明帝阅谏,颇有感触,回诏赞称说:“览思苦言,吾其嘉之。”不久迁升少府(九卿之一,主管皇宫后勤),杨阜屡上疏论政事,其方多切中要害。一次,欲上疏请遣散多余宫女,需要了解宫中人数,便召御府吏询问,不料府吏说“此为禁中秘密,不得宣露”,杨阜大怒,责杖府吏一百,并斥责道:“国家不与九卿为秘密,反与小吏为秘密乎?”皇帝闻知,对杨阜更加敬惮。后来每朝廷会议,杨阜常以天下事疏谏,因未被采纳,遂请辞致仕。杨阜的请求尚未获准,他就去世了,其死后家无余财。
【陇上人物】
杨 阜
《甘肃日报》 2022年4月20日
杨阜(生卒年不详),字义山,东汉末汉阳郡冀县(今甘肃天水甘谷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臣。汉献帝建安初年,任凉州从事,后又任安定长史、任州参军。因征讨马超有功,赐爵关内侯。曹操征汉中时,杨阜担任益州刺史,回来后又担任武都太守。为人性刚直,重气节,不好名利,常以天下为己任,名著关陇。等到入朝为官,则以直言敢谏而闻名。
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发动官渡之战,杨阜为凉州牧韦端所派,到了许昌,被任命为安定长史。自许昌回来,关右各位将领问他袁绍和曹操谁会胜利,他说:“袁公宽厚但不果断,喜好谋略但缺乏决策,不果断就没有威严,缺乏决策就会误事。现在虽然势力强大,然终究不会成就大业。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断应变毫不犹豫,法令统一而军队精良,能任用不循常规的人,所任用的人都各尽其力,他必定是能成大事的人。”结果也确如其说,由此名声大振。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马超在渭南战败后,逃到边塞胡人那里,曹操追剿到安定,苏伯又在河间反叛,曹操要率军东还。杨阜劝谏曹操备兵陇上,以防马超部袭击,但曹操因关东战事东返,未顾及陇上。马超便率各部胡人首领带兵攻击陇上诸郡,各郡纷纷响应,只有冀城一郡坚持固守。马超集中陇右的全部兵力,张鲁又派大将杨昂协助马超,大约万余人攻城。杨阜率领官员和宗族子弟中能打仗的千余人,又让从弟杨岳在城上修筑偃月营,与马超苦战。从正月到八月,死守城关,救兵不至。州里派别驾阎温沿水路逃出求援,结果被马超杀害。刺史、太守大惊失色,开始考虑向马超投降。杨阜流泪劝谏说:“我率父兄子弟以节义相鼓励,死守不降,田单死守,还没有如此坚固呢!而今放弃马上就要建立的功名,给自己蒙上不义的罪名,我愿以死相守。”于是号啕大哭。刺史、太守最终还是派人求降,打开城门让马超进来。马超进城,把杨岳抓起来,又让杨昂杀死刺史和太守。九月,杨阜以安葬妻子为由出冀城,与同乡姜隐、赵昂、尹奉、姚琼、孔信,武都人李俊、王灵等联络结盟,共同讨伐马超。又派从弟杨谟到冀城告诉杨岳内情,并联络了安定的梁宽,南安的赵衢、庞恭等。盟誓以后,于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九月,杨阜和姜叙在卤城(今礼县盐官镇)起兵。马超闻讯后亲自率兵出击。后马超进退失据,遂南逃投奔张鲁。
杨阜在武都十余年,后征拜入朝。魏明帝大兴土木,选美女以充后宫,还不断出宫到禁囿中巡猎。杨阜即上书谏止。明帝颇有感触,回诏称赞说:“你能苦言衷告,我尤为赞许。”不久升任他为少府(九卿之一,主管皇宫后勤),杨阜多次上疏论政事,多切中要害。一次,杨阜想上疏请求解散多余宫女,需要了解宫中人数,便召御府吏询问,不料府吏说:“此为禁中秘密,不得宣露。”杨阜大怒,责杖府吏一百,并斥责道:“国家从不把九卿排在国家机密之外,难道还有让小吏知道的秘密,而不让九卿知道?”明帝闻讯后更加敬畏杨阜了。每当朝廷会议大事,杨阜总是侃侃而谈,以天下为己任,反复谏诤,明帝不听,于是他反复请求辞职,未得允许就去世了。杨阜死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
(本版编辑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