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人物】
姜 岐

中华养蜂第一人——姜岐
姜岐,生卒年不详。字子平,东汉汉阳郡上邽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州区)人,是有文献记载的第一名中华养蜂者。 如仓颉造字,被认为是中国养蜂史上的鼻祖。
姜岐从小刻苦学习,尤其喜欢钻石《尚书》《周易》和《春秋》,稍长即以恬居守道、博学多才而名闻陇上。但姜岐淡泊名利,不喜做官,父亲早年去世后,倾心侍奉母亲,嘘寒问暖,体贴入微,人皆称其孝。
汉阳郡(治冀县,即今甘谷县)太守桥玄闻姜岐有才学,欲聘为郡吏。姜岐借口有病,拒不往。桥玄命督邮(太守属官)尹益前去强行招聘,并以若不应聘将迫其母再嫁相威胁。尹益知姜岐是矢志不二之人,劝桥玄收回成命,桥玄不肯,尹益只好应命前往姜宅。姜岐听说太守派人强招,高卧不起,一言不发。尹益无奈,回郡复命。桥玄怒,以违命而使人责杖尹益,又欲以藐视命官罪惩处姜岐。尹益虽杖责,仍对桥玄谏言说:“姜岐从小就讲孝义,虽居陋屋而乡里称赞,名在州郡,实在没有什么罪状。”郡内老者亦纷纷为姜岐说情,桥玄见状,也就答应不再追究。
后来姜岐母亲去世,姜岐将家产、田地全让给兄长,自己则选择僻静地势宽阔地方建成居室,以饲养牲畜和蜂为业。由于姜岐的精心饲养,悉心管理,很快发展成远近闻名的饲养业大家。姜岐尤擅养蜂,他从蜂群巢舍、冬季保护、蜂蜜采集等方面对旧的饲养方法都作了改进,使蜂群发展很快。
乡邻看到姜岐在饲养业上的成就后,纷纷到姜岐家学习饲养方法,以至远近州郡学技者络绎不绝,而仿照姜岐以饲养为业者,郡内就达300余户。一些远道慕名而来者,干脆迁居姜岐居处附近,以饲养为业,渐增至数千家。
姜岐的养蜂生涯揭开了我国人工驯养野蜂的历史篇章,开了我国养蜂业之先河。从那时起,养蜂逐渐成为一种社会职业而遍及大江南北,养蜂技术也在一代代养蜂人的孜孜求索中不断发展进步。
州郡惜其才,为姜岐举贤良、聘茂才(均为当时向朝廷举荐人才的形式),以至向上推荐被命为薄坂县(今山西省)县令,但姜岐均不屑一顾,隐居劳作,直至终年。(甘肃日报)
清水县秦亭镇全庄村大力发展“甜蜜事业”


2017年10月17日,天水在线走进清水县秦亭镇全庄村采访。全庄村位于秦亭镇东北部22公里处,平均海拔2020米,全年无霜期约110天,平均年降雨量约550ml左右。近年来,全庄村村民开始大量养殖土蜂。


土蜂蜜又称野生蜂蜜,俗称土蜂糖,就是中华蜜蜂采集多种花蜜而成,亦称中蜂糖,产量稀缺,山区放养无污染。相比其他蜂蜜在美容,减肥,养生方面效果更好。传统养法的土蜂一年取一次。 土蜂采集花蜜经充分酿造而成,封盖成熟的土蜂蜜,蜜色深黄、口味独特、香味醇厚、营养丰富,亦为《本草纲目》记述之蜂蜜,是入药之首选蜂蜜,是其它蜂种采的蜜所不能比的。


土蜂因为采集更多的蜜源植物,加上土蜂不专门生产花粉,蜂王浆,蜂胶这些副产品,所产生的花粉和蜂王浆成分都会混合在蜂蜜里面,所以土蜂蜜的品质和营养成分更高。


未加工的土蜂蜜表层有白泡泡,这是因为蜂蜜中葡萄糖在氧化酶的作用下产生的抗菌物质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容易分解出氧气!从而使蜂蜜的表面有一层非常细腻的白色泡。

未加工的土蜂蜜摇晃或者搅拌过后蜂蜜中会出现大量均匀的细小泡泡,这是因为采集蜂回巢后,把花蜜交给内勤蜂,内勤蜂把花蜜吐在口部的喙端,形成小泡泡,并挥动翅膀加以扇风,使小泡中的水分不断蒸发,内勤蜂酿蜜时候越长,蜂蜜中气泡越多。搅拌或者摇晃能让蜂蜜中的小气泡恢复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