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具有特殊意义的书信
——读毛泽东给邓宝珊将军的信有感
●彭卫

前些日子我在网上浏览红色家书时,无意中看到了毛泽东写给邓宝珊的一封信,我的眼前突然一亮,细细品读,让我思绪万千!
邓宝珊,甘肃天水人。是民国时期纵横西北几十年的智囊人物,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是西北军重要将领,1949年1月,他作为傅作义的全权代表对促成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邓宝珊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甘肃省省长。 毛泽东给邓宝珊将军的这封信,我曾多次在邓宝珊将军纪念馆展厅看见过放大版复制件。但由于悬挂高,距离远,只能远观浏览,其中的内涵和价值无从知晓。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重读这封书信倍感亲切。我有了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毛泽东给邓宝珊的这封信的想法。由于之前我对邓宝珊将军的事迹有所了解,边写边逐字逐句琢磨品读信的内容,从毛泽东对邓宝珊的亲切问候和高度评价中,我深深感受到这是一封具有特殊意义的、极其珍贵的书信。从天水走出的爱国将领邓宝珊能与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之间有如此亲密的交往,非同一般!这封信加深了我对邓宝珊这位彪炳史册的爱国将领的爱戴和敬仰之情。

毛泽东的这封信是1944年12月22日写给邓宝珊的,信中展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再现了邓宝珊将军的历史贡献,其精妙之处,一是墨迹之奇。毛泽东一生喜爱书法,他的书法多为草书,汲取汉隶之精华,自成一体。毛泽东写给邓宝珊的这封信,用笔刚劲洒脱,奔放自如,具有一定的艺术观赏价值。二是称呼之亲。毛泽东对邓宝珊的称呼“宝珊先生吾兄”,与邓宝珊以兄相称,足以看出毛泽东与邓宝珊在战争年代共同交往中的个人关系。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一致对外的共同目标,邓宝珊对中国共产党坦诚相待,鼎力相助,他们之间成为“和而不同”、开诚布公、相互敬重的诤友。三是评价之高。毛泽东在信中说:“去年时局转换,先生尽了大力”“八年抗战,先生支撑北线,保护边区,为德之大,更不敢忘”。这段话虽寥寥数语,但掷地有声。“支撑北线,保护边区”这八个字,浓缩了邓宝珊将军在抗日中所做的重要贡献。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邓宝珊积极支持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提出了八项主张,有力配合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镇守榆林期间,邓宝珊为了维护抗战大局和民族大义,共同抗日,他不畏艰险,恪尽职守,表现了一位爱国将领的博大胸襟。邓宝珊坚决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坚持国共联合抗战,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与陕甘宁边区友好相处,齐心协力,共同抗日,维护了边区到榆林的交通安全,保证了边区来往人员和物资的顺利出入,为抗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邓宝珊在促成北平、绥远和榆林的解放中,功绩卓著,被誉为“和平将军”,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四是谦逊之意。毛泽东在信中说:“只有人民的联合力量才能战胜外寇,复兴中国,舍此再无他路……先生以为然否?”毛泽东在信中既坚定果断地阐明了自己对战胜外寇的想法和主张,又以平和的语气询问对方,彰显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虚怀若谷、敬贤如宾的风范。五是真诚之心。毛泽东与邓宝珊的交往,是中国共产党与各界人士精诚合作,求同存异,互惠互利,建立最广泛爱国主义统一战线的典范。

邓宝珊是从天水这片沃土上走出去的一位彪炳史册的爱国将领,他是天水人的骄傲!1984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刊登的李维汉、习仲勋、汪峰的回忆文章中说:“邓宝珊先生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到他逝世,一直和我们党保持着联系和友谊。他是我们党的一位忠实朋友,是一位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贡献的著名爱国人士。”

在当前学习党史,回顾党的光辉历程的同时,重读毛泽东给邓宝珊的信,追忆邓宝珊先生的生平事迹很有必要。邓宝珊波澜壮阔的传奇经历和历史贡献,他毕生忠贞爱国,追求真理的爱国情怀,他坦荡无私的人格魅力,值得学习和传承。邓宝珊这位爱国将军的不朽功绩和精神风貌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作者介绍:
彭卫,女,曾在天水市政府办公室、市妇联、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等单位工作。现为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水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爱好书法、朗诵、声乐、乒乓等。期望用笔墨抒发情怀,用声音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