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旅居天津的天水籍作家秦岭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高高的元古堆》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为精装版,20多万字,叙写了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在脱贫攻坚战中,由一个“烂泥堆”蝶变为“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和全国脱贫攻坚示范村的历史壮举。
《高高的元古堆》是国务院扶贫办、中国作协联合打造的25部“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之一,其中的大部分章节在《求是》《人民日报》《文艺报》《甘肃日报》等报刊发表,并引起了良好反响。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炳银认为,《高高的元古堆》跳出了脱贫攻坚题材叙事中司空见惯的“公共叙事”模式,注重在厚重的陇原历史和地方民间文化中汲取审美元素,彰显了地域性,增强了可读性,蕴含浓郁的人文气息。《南渡北归》作者岳南认为,该书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追溯和现场、岁月和前瞻融为一体,彼此照应,互为映衬,在元古堆人物质、精神等多个层面探寻中国农民艰苦脱贫的心灵路径,让读者真正感受到了“苦甲天下”的定西地区在历史和时代交叉点上的剧烈阵痛与精彩蝶变,因此显得别具一格,独具风采。
《高高的元古堆》不仅是《求是》杂志迄今唯一以精简版推出的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作品,而且分期分批在求是网进行了展示。该刊还按照打造脱贫攻坚题材“样板间”的标准,以《高高的元古堆》为蓝本制作了精美的网络视频,由秦岭本人用“接地气”的甘肃方言“播音”并演唱背景歌曲“甘肃花儿”,极大地拓展了《高高的元古堆》的文化外延和传播路径,让读者感到耳目一新。
据悉,为了揭开元古堆浴火重生的神秘面纱,秦岭曾三次从天津前往元古堆,深入考察了元古堆及周边十多个县乡的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张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