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中华文明的传承
——筹办五届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记事
(四)
节会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推动
图/文:冯沙驼
约稿:天水市政府节会办公室 天水在线
导语:有八千年文明史的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被誉为“羲皇故里”。自古以来,不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对伏羲钦崇有加,祭祀活动从未停止。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对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我市将伏羲文化的保护传承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每年一度的伏羲文化旅游节就是集中展示、宣传、传承伏羲文化的重要活动载体。从1996年开始,我先后任市政府副市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在此期间,参加并具体负责过第十二届至第十六届共五届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的筹办工作。时光荏苒。我离开副市长工作岗位已经12年,退休也已整十年。但每当回想起当年筹办节会的日子,仍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零三年检查步行街改造)

(零三年检查秦卅区城建)

(零五年检查天河工地)
为加快历史名城保护力度,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从2002年开始,市政府制定了天水名城保护“1124558”计划,即在四至五年时间内,完成一城即伏羲城,一路即自由路—交通巷,二园即玉泉观、南郭寺,四寺即北关红台清真寺、后寨清真寺、瑞莲寺、净土寺,五巷即西关澄源巷、育生巷、飞将巷、士元巷、枣园巷;五庙即伏羲庙、文庙、万寿宫、陇南书院、城隍庙;八院即胡氏民居、冯国瑞故居、张庆麟故居、贾家公馆等八处民居的保护修缮建设项目。为落实以上建设项目,自2002年至2006年,结合节会举办,每年排出工期,以国家投、财政拨、社会筹、个人捐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市建设局、市城投公司会同秦州、麦积两区政府,市规划局、市文化局、市旅游局等单位合力攻关,到2006年底,麦积山景区修缮基本完成,景区内30多公里道路完工投入使用;伏羲城项目中伏羲庙内维修、祭祀广场建设、周边环境整治、东西步道、伏羲城门楼等项目基本完成或进入收尾;玉泉观一期工程、玉泉观广场、中华东西路步行街、五庙整修、南郭寺、李广墓、诸葛军垒等项目全面完成。同时,各县区对净土寺、大像山、水帘洞、赵充国陵园、兴国寺、街亭古战场、宣化岗拱北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古遗迹、古建筑维修一新,全市景区景点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天水机场
与此同时,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加快。国道310建设完工,打开了天水的东大门;启动了天宝、天定高速公路建设;积极协调开通了天水军民共用机场,打通了天水对外的空中通道;市内以国道、省道为主线,联通了各主要景区景点,快捷、安全、通达的公路交通旅游网络初步形成。几年中,仅交通方面的投入就达到了30亿元,公路里程由上世纪末的2820公里增加到4000多公里,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交通网络形成,为每届节会举办和经贸交流、日常出行提供了有力地交通保证。
接待能力有限、接待条件差一直是制约节会举办的重要问题。2001年开始,运用市场化手段,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建设宾馆、饭店,到2002年,新建了阳光饭店、南苑山庄、天河宾馆、植物园度假宾馆等星级宾馆,改造升级了天水宾馆、天水迎宾馆、金龙大酒店等18家宾馆、饭店,有力地保障了各界宾客的接待及全年旅游高峰期的游客入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