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胸中逸气 树文化自信
——读缑建明新著《释道人物百图》
文/曹晓明 图/石岩

缑建明,甘肃天水市人。自幼习画,受业于当代大师黄胄先生。现为中国国家诗书画院名誉主席、炎黄艺术馆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金石画馆副馆长、中国历史人物画院院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缑建明是诗、文、书、画全面修养的艺术家,工于山水、人物、花鸟,深入研习魏晋、宋、元、明、清诸家,是近现代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中传承创新有所建树的画家之一。他推崇诗、书、画一体,注重画外修养,吸收古今长处,讲求笔情墨韵,构图守白留黑,创造出时代感的新意境。他将精通的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的技法互为通融,使画作更具表现力。画风潇洒灵秀,线条飘逸、挺劲、大气,出神入化,表现物像惟妙惟肖。

缑建明着作颇丰。出版有《缑建明画集》《缑建明绘霍松林诗意画集》《缑建明水浒人物画集》《缑建明红楼人物画集》《炎黄艺术—缑建明人物近作》《近现代名家精品—缑建明人物画集》《近现代名家精品—缑建明山水画集》《近现代名家精品—缑建明花鸟画集》《缑建明杜甫诗意画百图》《缑建明癸巳人物新作》《缑建明癸巳花鸟新作》《缑建明丙申花鸟新作》(上)《缑建明丙申花鸟新作》(下)《缑建明释道人物百图》《缑建明龙文鞭影画集》《唐诗宋词元曲画集》(三册)。

一位收藏家曾说:“好的东西是会传递信息的,真的一个好的东西被打开时,那种信息和灵气立时扑面而来,让你两眼放光。”其实我想,真正好的艺术作品何尝不是如此。近读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缑建明释道人物百图》画集,的确给人有那种信息和灵气扑面而来,让人两眼放光的痛快感。是笔墨之精妙酣畅?是人物造型之傲岸高古?是画中之气韵振奇拔俗、清新宕逸?还是画中所透出的想象力、惊异力及学力、功力……我想这都有,又不尽是。总之这本画集给人透出的是一种博大冲融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力。
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博大精深,宗教文化占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纵览中华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否可以这样认为,中华文化成就了宗教艺术,而宗教艺术又丰富了中华文化。

释道即统指佛教与道教,道教是中国固有的宗教,它与中国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近两千年来对中华文化各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产生于印度的佛教,引入中国后,汲取了深厚的中华文化之精髓,形成了博大精深生命力旺盛的佛教文化,这充分地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巨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释道文化蕴育了众多的杰出人士,这其中诞生了众多的在科学、哲学、文学、历法、医学、天文、化学、建筑、艺术等领域颇有建树的高僧、道士,他们不仅给中华文明创造了辉煌,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声名远播、名垂青史。
人们认识神秘的宗教,步入宗教往往首先是从宗教艺术入门的。宗教的艺术,艺术的宗教,而后需要的都是人们一颗“无我之心,”一种“远离颠倒梦想之境。”读西方艺术史,人们往往从金碧辉煌的神坛殿宇,那精美入微的人性化的雕塑、壁画、油画中,领略艺术家的虔诚和对本土文化惊异的创造力。

而在中国,释道人物画也曾辉煌迭起。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就出现过顾恺之、戴逵、陆探微、谢灵运、展子虔、杨契丹、吴道子、李公麟、梁楷等释道人物画家,可谓名家辈出,大师相望。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性,绝大部分释道人物画只能以线描赋彩为主,而以中国独有的笔墨精神作写意性的释道人物画作只是凤毛麟角且鲜以有为。
如何用淋漓酣畅的中国写意性笔墨,弘杨中国人文精神,标举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忠魂烈魄,高风亮节,一直是中国文人画没有彻底解决的难题。近现代画家虽有努力,其中也出现过一些好的作品,然而总觉的于文人画的“写”之一字,尚有缺憾。或感有笔欠墨,或线优而墨不精,或笔墨略见而造型不足……而这方面需要画家的是学力、才力、魄力、颖悟力等众多方面的文化学养和素养,缺一不可。

缑建明自青少年时期就观经、读史、吟诗、填词、习字作画,尤其在笔墨方面下了极大的功夫。他出入经史,议论古今,见识卓异,故而笔墨格高气迈,厚积薄发。
行内人均知,写意人物的用墨更是绘画中的难中之难,不少画家忘而却步。画谚有云:湿笔难工。然而缑建明早已在花鸟,山水画方面有大的突破,为写意人物画用墨积累了丰富的底蕴。他认为,古人说的墨分五色还不完全,其实在五色外还可更加丰富。胸中有波澜,为画自然恣肆,胸中有丘壑为艺自然奇绝,正是基于这种学养、素养与追求,近年来他的写意人物画愈画愈精,愈画愈妙,愈画愈酣畅淋漓,愈画愈随心所欲。我相信他那创作中手中幻化出的五彩缤纷的墨韵,一定给画家带来难以言说的愉悦。我观近年来,他出版的大型画集一部连一部,《水浒人物》《红楼人物》《唐诗画意》《宋词画意》《元曲画意》《杜甫诗意》等十多部大型画集的出版,而到《释道人物》(以上画集名均为简称),可谓达到极至,这种以冲击波之势,在艺坛激起阵阵涟漪,其来势之猛,节奏之快,品位之高,影响之大,不能不使人惊讶瞩目。《释道人物》气格高古,大气磅礴而儒雅灵动,画面线条收放自如,充满张力,墨韵神采焕发,超逸豪纵。

它出版至今在画界若横空出世,在国内好评如潮。若图《鉴真》,画中衣袍以风动的泼墨写出,又聊聊数笔就勾勒出鉴真和尚一棵坚毅沉着,神思渺渺的哲人头颅,身后任凭惊涛骇浪,而奋飞的海燕正是他执着追求的向征。若图《黄石公》,这幅取自西汉故事的画,以张良躬身为黄石公穿鞋为图,张良神情卑躬谦敬,显示出其对长者及知识的敬畏,而石公一幅智慧安闲之神态跃然纸上。石公用线衣袂飞动,而张良身上泼墨沉着,这一动一静之中显示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龙女》图,使我们惊讶地看到一个活脱脱的美人的人体,被几根精美多致的线条刻画的活灵活现。而最令人神往的是那幅《大势至菩萨》髻发用墨飘逸灵动,而衣纹线及人体中那组线条抑扬顿挫,疏密有致,极具神韵,恰似一首精美简洁的律诗,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我想仅凭这几根线条足可睥睨千秋。再若《一行》《布袋和尚》《济公》《少康》等图中除表现出他们的大自在,大从容,大诙谐大智慧外,那洒脱幻化的墨韵中足可领略中国文化的自信及中国笔墨的神妙与气魄。艺术的魅力使人心悸!

“腹有诗书气自华,画能高格方通神”这是笔者为缑建明先生凑出的联句。“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谨以此,向这位为中华文化自信而不懈奋力的行进者,聊表其祝愿!
(作者曹晓明系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水日报社主任编辑;石岩系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