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走进天水>>正文

我市专家热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06-7-6 12:23:18) 有位读者读过此文 来源:天水日报 肖汉丽  打印本页

  今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市的“太昊伏羲祭典”名列其中。
  文化遗产既是人类前进的踪迹和遗存,也是文明的标志和见证。近年来,天水市高度重视并大力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市政府不仅颁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施方案,而且制定了申报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暂行办法,成立了遗产保护专家组。这些重要法规和举措,对于历史文化名城天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较于固化形态的物质文化遗产更易消失和破坏,所以,在我国快速走向现代化、经济全球化和流行文化趋同化的今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挖掘、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须。
  如何确切而科学地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市除已经列入保护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外,还有哪些需要纳入?带着这些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我市部分专家和学者。

  “非物质”与“物质”的界定

  从事陇右文化和西北史地研究的天水师范学院科研处处长、陇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雍际春解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民族民间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之根,是支撑和凝聚全民族不间断的向前迈进的民族文化精神之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以及作为其媒介的语言,包括表演艺术、社会风俗和礼仪节庆、传统的手工工艺技能,还包括“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及人类童年发展相关的创世神话和传说故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包括非物质的文化传承与文化形式,也包括与展现这些文化形式相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等“物化”的成分。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广阔、内容博广。
  雍际春认为,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准确理解其概念和内涵是其前提和基础,否则我们在抢救和保护一部分遗产的同时,可能会造成另一些文化遗产的破坏,甚至加速其消亡的进程。
  就如何区别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小组委员李子伟告诉记者,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群众创造它、利用它,使其具有实用、自娱、观赏、审美的多重价值。比如春节期间的社火秧歌、天水雕漆、天水风筝、秦安小曲、武山旋鼓、秦腔戏剧、天水呱呱等,都是既有多重价值功用,又与百姓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既是统一的,又是各自独立的。比如麦积山石窟是物质文化遗产,而石窟雕塑技艺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地湾是物质文化遗产,而大地湾的制陶艺术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伏羲庙是物质文化遗产,而伏羲祭祀仪式和夹板舞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抽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就会变成一张空壳,就无法传承与弘扬。麦积山也好,伏羲庙也好,只有发挥沉淀在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动内容,这些物质文化遗产才可以代代传承。

  “原生态”保护:刻不容缓

  市文化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天水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辛轩说,天水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天水的非物质文化同中华大地的非物质文化一起,共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尤其伏羲文化,博大精深,可谓中华文明的灵魂和精髓,是联系全球华夏儿女的文化纽带和精神基因。但是,我市的非物质文化和全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一样,目前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的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濒于消亡,有的毁弃,有的流失,形势异常严峻。这既有内在的原因,又有外在的因素。从内因上讲,我国的非物质文化是农耕兼游牧文明的产物,这一重要基础正在急遽削弱甚至部分已消失,生存繁荣的土壤即将失去,非物质文化朝不保夕,保护刻不容缓。从外因上讲,经济全球化、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传媒手段先进,外来文化影响愈来愈深广,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着变化,而这一变化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精神和情感。

  令人欣慰的是,我市各界已提高了认识,加大了保护力度,并在积极地采取保护措施,守护着我们的精神家园。如对民间艺人进行职称评定、公布名录等,已经走在了全省前列。

  借古推今:繁荣旅游经济

  李子伟认为,在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我市旅游经济的繁荣方面,要实现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互补。
  天水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而多样,但景点多而小,且分散,规模上不去,许多景区游客用不了多长时间,甚至一半个小时就可以游览一遍,这是天水旅游业的软肋,而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尚未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李子伟建议,应由政府牵头,创建天水民俗观光项目,如建立天水民俗观光园,在其中设立陶艺坊、雕艺坊、编艺坊等作坊,吸引游客购物、参与、交流;也可以组建专业与业余相结合的演示天水民间歌舞艺术的演艺队,在景区向游人展示,让游客更深刻地了解天水的风土人情,激发游客的游兴,实现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互补,从而推动天水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整理申报:任重道远

  天水悠久的历史文化滋生和养育了丰富多彩的当地传说,不仅是天水几千年的历史的见证,也是一种无形的物证,而且还含有着丰厚、生动、形象的民众口头语言特色和文化底蕴。作家、民间故事搜集者李益裕先生遗憾地说,在现今流行文化特别是电视的冲击下,很少有人爱听故事或讲故事了,除了少数老年人还知道一些传说故事外,大多数年轻人对传说故事已没多少兴趣了。如很久很久以前,人迹将要灭绝的洪荒年代,伏羲和女娲《兄妹成婚》的传说,印证了“人祖爷爷”(伏羲)和“人祖婆婆”(女娲)出生和生活在天水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们不仅繁衍了人类,还开创了一个中华民族。
  文博研究员胡承祖先生认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市仅“太昊伏羲祭典”一项进入名录,这与我市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建设文化大市的目标是不相称的,因此有必要加强我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发掘、整理、抢救、宣传和申报工作,使我市更多具有悠久历史传统、蕴含丰富历史内容、扎根历史沃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入名录。
  文物研究员李振翼先生说,天水狮子在全国几大派别中独树一帜,既非河南、河北一带的以武打杂技见长的惊险高台杂术,又不像广东、福建一带的狮舞,着力渲染吉祥喜庆的气氛,有明显而浓厚的现世色彩。天水民间狮舞,在狮子的造型上别具一格,红绿相衬,憨态可掬。表演上先是武打,再是滚绣球,最后是跳和尚,它既非文狮,亦非武狮,而是武中见文,既充分展示了人兽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又表达了东方文化“天人合一”的深刻理念。


最 新 图 片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入选首批国家遗 图文:2006年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 图文:卦台山上恭《丙戌年民祭伏 人民网:2006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 图文: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向 组图:昨夜天水 心随明星一起舞

相 关 新 闻 相 关 专 题
·文化馨香溢古城
·我市专家热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我们的精神家园——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综述
·陇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幕 副省长李膺出席
·图文:天水举办陇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组图:陇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宏业大厦开
·天水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故事
·天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
·天水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
新 闻 评 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天水在线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天水在线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水在线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最新新闻
·挖掘伏羲文化最有价值的精神内核--访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
·“天庆嘉园杯”全国女篮四强赛鸣金
·邢同义观看陇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7月5日下午,市长张广智参观、检查房地产交易会
·“桥南建材家居杯”全省象棋名手赛收枰
·杜松奇 郭奇若参观部分节会展馆
·图文:中国四大石窟联手打造区域旅游品牌
·图文:2006年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闭幕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入选首批国家遗产预备名录
·图文:2006年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成果发布会召开
·2006年伏羲文化旅游节天水市重点招商引资签约项目
·图文:卦台山上恭《丙戌年民祭伏羲文》
·新华网:我国四大石窟将联合打造旅游专线
·回放:四大石窟会麦积 打造旅游大品牌(组图)
·回放:“天庆之夜”明星演唱会7月3日晚举行(组图)
·传承人类文明 保护文化遗产—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
·打造地域体育特色 天水伏羲武术大赛摆开阵势
·天水市2006年普通高校招生应届生本科(文理)上线前20所学校
·天水市2006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本科上线情况统计表
·天水市政府与天水电信签约联建电子政务网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