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在线天水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张家川县梁山镇:红花牛真个牛!养出振兴好“钱”景(图)
(2025/11/10 9:55:52)  来源: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打印本页

  “王经理您放心,15头红花牛都按您要的标准挑好了,今天就能安排装车”清晨的张家川县梁山镇政府大院里,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肖冰川正拿着手机跟客商沟通,旁边的工作人员忙着核对订单信息,不远处的货车已整装待发,准备前往合作社装运张家川红花牛。这一幕,正是梁山镇主动搭台、帮客商找货源、助养殖户拓销路的日常缩影。

  “今年以来,我镇坚持‘种养结合、全链发展、绿色循环’的发展目标,以唐刘、岳山、杨渠等村为重点,采取‘合作社+养殖大户+散养户’的模式,有效整合资源。”梁山镇人大主席李涛介绍,截至目前,全镇张家川红花牛饲养量达1780头,年出栏860余头,建成百头以上标准化养殖场4个,创建养殖示范场2个、养殖示范户12户,初步形成了以合作社为纽带、养殖大户为支撑、散养户为基础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产业格局。

  走进唐刘村养殖大户田军科的养殖场,牛舍里体形健硕、毛色光亮的张家川红花牛正悠闲进食,这些被养殖户称作“明星牛”的品种,正是产业发展的“核心主角”。张家川红花牛的“牛”,首先体现在品种硬、效益高。田军科曾养过普通黄牛,不仅出栏需等10个月以上,还常因抗病性差费心。而张家川红花牛以西门塔尔牛为父本、本地黄牛为母本,既继承了父本生长快的优势,又保留母本耐粗饲、适应性强的特点,6-8个月就能出栏,一头利润比普通黄牛高不少。更关键的是,张家川红花牛肉质鲜嫩多汁、肌间大理石花纹明显,下锅久煮不柴,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如今,田军科已将牛群全部换成张家川红花牛,存栏量达30多头,规模比养普通牛时扩大两倍多。

  张家川红花牛的“牛”,还藏在“种养循环”的科学模式里。为破解饲料供应难题,梁山镇在发展养殖的同时,大力推广饲料玉米种植,全镇17家养殖合作社共青贮饲料玉米2800吨,通过社会化服务帮群众青贮610亩。“按配方喂青贮料,牛长得壮、少生病,以前担心的‘饲料断供’,现在根本不用愁。”岳山村李满仓的永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里,标准化牛棚与大容量青贮池配套,形成了“养牛不愁料、种粮有销路”的良性循环。

  最让养殖户安心的是,张家川红花牛不仅好养、品质优,销路更不用愁。凭借过硬品质,它不仅吸引兰州、西安等地的餐饮企业、生鲜超市上门订购,还先后亮相成都农博会、第10届中国(重庆)国际火锅产业博览会,圈粉川渝市场并达成多项战略合作。电商平台专门开设“张家川红花牛”专区,新鲜屠宰的牛肉经冷链运输,当天就能送达消费者手中,常常上线即售罄。

  政策红利更持续为产业“加码”。梁山镇政府积极落实惠民政策,既给养殖户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还邀请畜牧专家定期开展技术讲座、现场指导,从饲料搭配、疫病防治到科学管理,全方位提升养殖户专业水平。“去年产了37只牛犊,县上每头补贴1000元,一共拿了3万多元!镇里还组织培训、帮找销路,效益越来越好。”唐刘村玉钧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马维钧满脸笑意,他2015年涉足养牛,2017年引进张家川红花牛后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存栏160多头,“今年打算再扩80头,好日子还在后头!”

  如今,唐刘村、岳山村的不少散养户跟着示范户学技术、拓规模,从“单打独斗”变成“抱团致富”。走在梁山镇的乡村道路上,标准化养殖场的蓝色顶棚不时映入眼帘,牛舍里的“哞哞”声此起彼伏——这声音里,藏着养殖户的底气,更藏着乡村振兴的好“钱”景。

  从品种选育到种养循环,从政策扶持到销路拓宽,梁山镇用“牛”品种、“牛”模式、“牛”服务,让张家川红花牛真正成为乡亲们的“致富牛”,也让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新闻来源: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摄影相关图片
天水在线AI主播狂飙“雷语”,为 视频 | 麓宸·云界新奢实景样板间 羲皇故里酒!准备办宴席的家人们 天水在线视频 |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 天水在线视频 | 五道街唱响《我爱 天水在线古装传奇剧《天水的苹果 张尕怂献唱《麦垛下的故乡》 天水在线无人机悬挂国旗在天水上 喜迎国庆 ,五道街唱响《保卫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