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瓜果丰盈。在张家川县中部产业园,连片的现代化温室整齐排布,棚内藤蔓舒展、绿意盎然,一串串晶莹饱满的串收番茄如红宝石般垂挂枝头,清新果香扑鼻而来。工人们穿梭其间,熟练地完成采摘、分拣、装箱,满载优质番茄的货车整装待发,即将把这份“甜蜜”送往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步入园区核心区的智能玻璃温室,科技感瞬间拉满。两米多高的番茄植株沿绳索整齐向上攀爬,叶片间垂落的串收番茄连成“果帘”,成熟果实红若宝石、未熟果实绿似翡翠,勾勒出鲜活的丰收图景。园区依托现代科技提升番茄品质,在智能玻璃温室和部分大棚中,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将番茄苗置于栽培槽中,通过绳子牵引向上生长。同时,综合运用环境控制系统、灌溉系统,精准调控温室内的温、光、水、气、肥,全过程绿色无污染,种出的番茄鲜甜多汁、口感绝佳,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在市场上颇具竞争力。

“今年我们在品种和技术上双管齐下,就是要种出更优质的番茄。”园区经理付海兰指着挂满枝头的果实介绍,在智能玻璃温室引进了法国S13品种,钢构大棚则引进了大番茄新品种卡酷奇。法国S13无论是口感还是品质都更胜一筹,市场需求也更大,深受消费者喜爱。除了供应本地市场,还远销杭州、上海、青岛、北京等地。

产业兴则百姓富。串收番茄的丰收,不仅让园区收获了丰厚的经济效益,更给周边村庄带来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在园区务工的村民中,既有在家带娃的妇女,也有不便外出的老人,大家经过简单培训就能上岗,采摘、分拣、包装等岗位日均工资100元左右。“以前想挣钱得去外地打工,现在每天早上送完孩子来园区干活,下午还能按时接娃,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正在分拣番茄的李大姐笑容满面。像她这样长期在园区务工的村民有50多人,到了采收旺季,园区还会临时招聘近百名村民,真正实现了“产业发展”与“村民致富”的双向奔赴。

作为张家川县设施农业的“领头雁”,中部产业园的发展轨迹,正是当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张家川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将串收番茄作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培育。中部产业园作为全县设施农业的示范样板,通过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优化种植管理模式,实现了串收番茄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如今,园区的“川恒源”串收番茄品牌已成为张家川“菜篮子”的一张靓丽名片,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谈及今后的发展,付海兰表示,园区将从两方面持续发力,一方面强化市场对接,拓展电商销路、推进订单农业,不断增强竞争力与辐射带动力,让更多张家川农产品走向全国,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另一方面,继续发挥中部产业园的示范作用,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小番茄”真正成为富农兴村的“金果果”。
(新闻来源: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