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张家川县梁山镇樱桃沟村,邂逅乡村振兴路上的甜蜜故事。

坐在老张的车上,车窗缓缓降下,一缕夹杂着苹果花与油菜花香的清新微风轻柔拂来。一路繁花相伴,我静静聆听着老张讲述樱桃沟的美丽蜕变。

老张,就是现任梁山镇综合执法队队长张建斌。他在镇政府工作已有26年多,担任樱桃沟驻村干部也近5年了,大伙儿都亲切地称他为梁山的“活地图”。这些年,他亲眼见证了樱桃沟从一个贫困小村落,一步步发展成为如今产业兴旺的富裕村。

“10年前的樱桃沟,穷得让人发愁,男娃娶媳妇都成大难题。一到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根本没法儿进出村子。再看看现在,家家户户住上了二层小洋楼,平整的硬化路直接通到了果园里。党的政策好啊,老百姓的钱包渐渐鼓起来了。年轻人有闯劲,把饭馆开到了全国各地;中年人则在家种果树、搞养殖,每个人的精神头都不一样了!”老张满怀感慨地说道。
说着说着,车子就到了孙利利家门口。只见他们夫妇开着那辆适合山路运输苹果的迷你“小三轮”,远远地就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等待的间隙,邻居孙老叔家的蜜蜂在盛开的桃花间欢快地飞舞着,孙老叔隔着院墙大声喊着:“快进来坐坐,我家的老蜂蜜可甜啦,下来尝尝!”几番推辞后,我们承诺改日一定去,便跟着孙利利走进了他家。

一进门,孙利利就端上了一盘红彤彤、圆润饱满的苹果。咬上一口,清甜的汁水瞬间在口中四溢,口感十分爽脆。交谈中得知,这些是去年“下捡”的苹果。那些符合收购标准的苹果,一斤能卖到五元左右,早早被客商收走了。他家四亩果园,纯收入有12万左右。他特意留了十几筐,就盼着在外务工的儿子一家回来能尝尝。“我们没有冷库,就把苹果放在闲置的房子里,这苹果还很脆呢。我以前做皮毛生意,后来母亲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我就回来种苹果,没想到收入还挺不错,打算再扩种3亩,有钱赚,干起来就更有劲头了!”孙利利脸上洋溢着满足地笑容。

果园里,300多亩的苹果花正灿烂地绽放枝头。花树间,果农们正专注地疏花,去掉多余的花朵,只为秋天能收获累累硕果。“我种了12亩富士苹果,果树都有十年树龄了,去年卖了20多万元。今年苹果花量特别大,已经到了盛花期,雇了几个工人来疏花,干了好几天,估计再有三四天就能完工,今年肯定又是个丰收年!”果农孙兔英信心满满地说道。
说到兴奋处,孙兔英滔滔不绝地讲起了果树种植的契机。樱桃沟地处秦安县和庄浪县的交界地带,早些年,当地群众看到秦安县和庄浪县的群众因种果树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心中便也萌生了尝试种植的想法。恰逢精准扶贫政策的春风吹来,有了产业贷款的支持,一部分群众抓住机遇贷款开起了饭馆,另一部分群众则投身于种养殖行业。经过十年的辛勤耕耘与努力拼搏,终于换来了如今幸福美满的生活。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些美好的词汇如今已成为樱桃沟最生动、最真实的写照。

还没见到人,就先听到了一阵爽朗的笑声。身穿红衣、戴着红手套的“网红”张彩霞,迈着轻快的步伐朝我们走来,老远就大声说道:“我今天要上电视啦,得多说几句!我们樱桃沟的苹果可甜了,乡亲们也都特别勤劳。村上还种了20多亩樱桃,今年6月份就可以吃了,欢迎大家都来,尝尝我们的苹果和樱桃!”

这时,村主任孙金平指着不远处的鑫福源养殖家庭农场说:“那是孙双平家的家庭农场,养了26头红花牛,去年光牛犊补贴就有2万多。现在种养殖补贴政策好得很,只要大家肯干,就没有过不好的日子。那边那几个大棚就是我们村的樱桃棚,今年就能吃到新鲜的樱桃了!”

我伸手摘下几朵娇艳欲滴的苹果花,轻轻别在发间,那淡雅的花香萦绕在鼻尖,仿佛将整个春天都揽入了怀中。地埂上那嫩绿鲜嫩的“五月尖”,是大自然无私的馈赠,我满心欢喜地将它们一一采下,小心地装进背包里,仿佛装满了这一方土地的生机与希望,也装满了老百姓那一张张幸福灿烂的笑脸。而樱桃沟的故事,也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书写着新的成绩。
(新闻来源: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