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力繁重的传统养殖到智慧高效的数字牧场,张家川县川王镇马山养鸡场的转型之路,正成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这座以智能化为核心驱动力的现代化养殖基地,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大幅跃升,更构建起生态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踏入养鸡场,映入眼帘的是智能化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转,彻底刷新了人们对传统养殖的固有认知。全自动喂料系统宛如精准的“智能营养师”,依据预设程序,将科学配比的饲料精准输送至每一处鸡笼。传输带式清粪装置全天候不间断作业,快速将鸡粪转运至处理区域,鸡舍内空气清新,一改往日异味弥漫的状况。环境控制系统借助密布的传感器,实时监测温湿度、氨气浓度等关键环境指标,一旦数据出现异常,通风、温控设备便会立即启动调节,为蛋鸡创造舒适稳定的生长环境。

记者看到,在一排排整齐的鸡笼中,蛋鸡精神抖擞,“咯咯咯”的叫声此起彼伏。工作人员熟练地操作着自动化设备,收集、分拣鸡蛋,运输车辆也在一旁等待,准备将新鲜的鸡蛋运往各地市场。
“马山养鸡场引进全自动化养殖设备,实现了自动上料、自动投食、自动捡蛋、自动收集鸡粪的全流程自动化,极大节省了人力成本,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收集的鸡粪售往川王镇禾瑞有机肥厂,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了生态环境保护。”马山养鸡场场长王夜黑言语间满是感慨,“智能化让养殖效率实现了数十倍的提升,以前3个人管理1000只鸡都忙得不可开交,现在1个人就能轻松照料上万只蛋鸡。”

据川王镇西崖村党支部书记李永红介绍, 川王镇马山养鸡场总投资410多万元,占地面积26亩,蛋鸡总容量3.5万只。根据产业发展“四个一批”总体目标,于2024年10月将养鸡场盘活,并于同年12月引进县创裕农发公司进行合作,按照村党支部+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预计2025年鸡场纯收入14万元,为村集体分红8.5万元,带动本村12名劳动力在鸡场务工,每人年增收2万多元。目前,鸡场蛋鸡存栏量23000多只,日产蛋22000多枚,产蛋率达95%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凭借稳定可靠的蛋品质量与高效的生产模式,其精心打造的“祥羽”品牌鸡蛋,通过电商平台与线下商超双渠道并行的销售策略,畅销周边各大城市,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我们构建起了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从鸡苗选育、科学饲喂到包装销售,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标准化的生产流程有力保障了产品的高品质。”王夜黑介绍道。

在生态环保领域,养鸡场更是探索出创新发展路径,将鸡粪变废为宝,售卖给附近的有机肥厂。鸡粪经过高温发酵处理后,摇身一变成为优质生物有机肥,不仅妥善解决了养殖污染难题,还助力周边农田实现绿色种植,成功构建起“养殖—肥料—种植”的生态闭环。
谈及未来,养鸡场负责人王夜黑满怀信心:“我们将持续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拓展销售渠道,开发鸡蛋深加工产品,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从传统散养到智能养殖的华丽蜕变,川王镇马山养鸡场正以科技为笔,绘就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为当地传统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树立了优秀典范。
(新闻来源: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