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张家川县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这一核心,多举措并行,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从企业开办的便捷服务,到绿色通道的高效保障,再到深入走访企业与园区的保姆式服务,一系列务实举措让张家川县的营商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企业开办“加速度” 服务效能再提升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浪潮中,张家川县聚焦企业开办关键环节,通过服务窗口的深度改革与创新,实现企业开办“加速度”,服务效能得到显著提升,为市场主体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走进张家川县政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管窗口商事登记“一窗通办专窗绿色通道”前,前来办理业务的创业者络绎不绝,但现场秩序井然。这里打破了以往部门分散、流程繁琐的局面,将企业登记注册、印章刻制、税务发票申领等多个事项进行整合,实现“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并提供免费刻章、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创业者只需提交一套材料,在一个窗口就能完成所有开办手续,大大减少了往返奔波的麻烦,实现了“进一扇门、到一个窗、办所有事”。
“以前开办企业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只需在一个窗口提交材料,一上午就办好了,效率太高了!工作人员服务很周到,印章、营业执照半天时间就能拿到,还是零费用,对我们来说非常方便省事!”新注册的张家川县聚能水电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杨万学对高效便捷的服务赞不绝口。
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服务窗口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依托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企业开办实现“一网通办”。申请人无论身处何地,只需登录系统,按照指引填写信息、上传材料,即可完成申请。系统自动将信息推送至各相关部门进行并联审批,大幅缩短了审批时间。如今,张家川县企业开办时间已压缩至0.5个工作日以内,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县市场监管局干部王惠萍介绍说:“一窗通办”绿色通道的设立,不仅解决了企业开办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更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如今,企业从提交申请到领取营业执照,再到完成公章刻制和税务发票申领,全程可在0.5个工作日内完成,极大提高了企业开办效率,为创业者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让新办企业能够更快地投入运营,抢占市场先机。自绿色通道运行以来,张家川县新登记企业数量显著增长,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选择在这里开启事业新征程。
走访企业听需求 精准服务促发展
2024年以来,张家川县发改局联合各相关部门,深入全县各类企业开展走访调研,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面临的困难和需求,协调解决用工、融资、用地等难题。县发改局负责人表示:“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我们将持续聚焦企业需求,强化政策落实,让企业轻装上阵、专注发展。”

针对企业反映的融资难问题,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为企业和金融机构牵线搭桥,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针对用工短缺问题,协调人社部门组织招聘会,为企业解决用工难题;同时,加强政策宣传解读,确保各项惠企政策精准落地。通过走访,切实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位于胡川工业园区的安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张家川县2024年招商引资项目,自项目落地以来,从一站式入驻帮扶到后续生产、销售环节订单式服务,切实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公司负责人马鑫说:“政府主动上门走访,了解我们的困难,帮我们协调解决问题,特别是在融资和用工方面给予了很大支持,让我们感受到了政府对企业的关心,我们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了。”

随着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一周年和天水文旅嘉年华活动的启动,张家川兴跃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麻辣烫调料和速食麻辣烫也销售火爆,清明假期过后,企业也加班加点生产中。作为胡川园区最早入驻的企业之一,公司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各项惠企政策的支持。公司负责人李刚说:“2024年我们企业遇到融资难问题时,县发改局、财政局为我们与银行之间搭建了平台,解决了我们的资金难题。去年因企业发展需求,需要变更证件时,县发改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为我们开启绿色通道,缩短了办证流程,极大提升了效率。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政府对我们的大力支持与帮扶,我们感到非常温暖,也极大增加了我们继续投产的信心。”

县发改局营商环境中心股长窦丽丽介绍说,今年以来,张家川县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为抓手,以“我在现场”的工作作风,聚焦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建设,着力解决项目落地、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卡点、堵点问题。一季度签约协议项目15个,总投资50.19亿元,预计完成到位资金5.89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131个重点投资项目中,一季度计划复开工的88个项目,目前已开复工96个,完成投资3.08亿元。通过“甘肃信易贷陇信通”平台为企业累计贷款321户,占存续企业的10.40%,为个体工商户贷款634户,占存续个体工商户的5.20%,综合占比6.25%,累计放款达12亿元。
“保姆式”贴心服务 助力企业快发展

张家川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推行保姆式服务,为入驻园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支持。从企业意向入驻园区开始,管委会就安排专人对接,协助企业完成项目选址、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在企业建设过程中,实时跟进工程进度,协调解决用水用电、施工安全等问题。当企业进入投产阶段,管委会积极为企业搭建展销平台,助力企业拓展市场渠道。
在管委会的精心呵护下,园区内的企业得以快速发展。2024年新入驻胡川工业园区的安禾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马鑫称赞道:“园区的保姆式服务太贴心了,从项目落地到投产运营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帮忙,让我们能够专心发展业务,没有后顾之忧。”

张家川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吴垠作为一名园区挂职干部,从2023年来张家川经济开发区工作到现在,短短两年时间,他亲眼见证了胡川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吴垠介绍说,开发区管委会通过“要素+机制”两手抓,既让企业进得来,也让企业落得下、留得住、发展好。一方面,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胡川园区道路、管网、标准化厂房、污水处理厂一应俱全,具备了企业“拎包入住”条件。另一方面,对招商引资项目实施“店小二”式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干部和企业进行一对一“包抓联”通过帮办、领办、代办等方式推动入园项目快速落地、建成投产。目前,张家川经济开发区范围内共有44户企业,去年工业产值达到了7.9亿元。
“绿色通道”解难题 司法保障助发展
为助力中小微企业轻装上阵、稳健发展,张家川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积极作为,近日正式开通了中小微企业“绿色通道”,以高效、便捷、专业的司法服务,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撑起“法治保护伞”。

走进张家川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中小微企业诉讼绿色服务窗口”的标识格外醒目。前来办理业务的中小微企业代表,在导诉员的引导下,能够迅速进入专门窗口,享受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等一站式服务。这种精准服务模式,极大地节省了小微企业的诉讼时间与成本,让企业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生产经营之中。
某公司因合同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案件进入“绿色通道”后,仅用20余天便达成调解协议。公司负责人张总感慨地说:“以前打官司,总担心程序繁琐、耗时太长,会影响企业正常运转。现在法院开通了绿色通道,立案快、审理快、执行也快,让我们心里踏实多了。前段时间我们企业遇到一起合同纠纷,通过绿色通道,很快就得到了妥善解决,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同时,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还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诉讼指导与法律咨询服务。通过举办法律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帮助中小微企业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针对中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常见的合同签订、劳动用工、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法官们耐心答疑解惑,为企业规范经营提供专业建议。
县人民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吴亚丽表示,我们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立足司法职能作用,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设和一站式诉讼服务成果,在诉讼服务中心开通“中小微企业绿色通道”,由专人提供优先的风险提示、法律释明、现场立案等服务,对涉企纠纷实行优先立案、优先调解、优先审理,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诉讼服务,助力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绿色通道”的开通,是张家川县法院积极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生动实践。这一举措犹如一场“及时雨”,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注入了信心与活力,也为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
通过这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张家川县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有效激发。近年来,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长,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张家川县将继续在深化改革,不断完善服务举措上下功夫,以更优质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投资兴业,推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闻来源: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