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张家川县种植冬小麦20.4万亩,引进小麦优良品种9个,在全县打造了8个良种繁育基地,面积2.6万亩,种植沟垄全覆膜小麦2000亩。入冬以来,张家川县连降两场雪,全县20.4万亩冬小麦植株自东向西进入休眠期,通过抗寒能力度过冬季,也就是常说的“越冬期”。

为保障冬小麦安全越过冬季,日前,张家川县农业技术服务站下派技术人员深入恭门镇、胡川镇、梁山镇等冬小麦集中连片种植区域,就东、中、西部的实际苗情开展技术指导工作。梁山镇岳山村万亩高山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里,十余名工人身背药箱,正逐一为麦田进行冬季化学除草。县农技站高级农艺师姜立正与合作社负责人交谈,一把卷尺则用来量度麦苗的长度,在田间地头的交流察看中将越冬期苗情调查情况完善成表格,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指导。


“今年秋播全县小麦苗情长势良好,针对当前部分播种较早、播量偏大、出现旺长的麦田,建议广大农户进行以下操作:一是在土壤封冻前,于晴天午后进行机械镇压,可有效控制旺长;二是在日均气温8℃以上晴好天气午后可叶面喷施矮壮素等化控调节剂,也可控制麦苗旺长;三是及早开展小麦病虫草害调查监测,进行冬季化学除草,确保安全越冬,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姜立说道。


在试验田的一角,一座用栏杆围起来的太阳能装置设备引人注目,这是最近县农技站“上新”的新“搭档”——土壤墒情监测站。该设备利用气象站供电系统,配备广角摄像头,可对麦田进行远程实时监测,环境温度、露点温度、土湿、pH值等检测数据会实时更新,为技术人员更好地了解苗情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来源。


目前,全县范围内共建有三座土壤墒情监测站,分别位于恭门镇古土村、大阳镇梁堡村、梁山镇岳山村,这三个地点在全县东、中、西部极具代表性,记者从县农技站了解到,后续将会在全县各大良种繁育基地增加监测点位。土壤墒情监测站的建成使用实现了小麦全程智能监测,在小麦领域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这无疑是张家川县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强大技术加持。
(新闻来源: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