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万物竞秀。连日来,在张家川县马关镇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工人们抢抓时机,对中药材进行除草管护,提升“颜值”和“品质”,助力产业提质增效,为当地群众增收开出致富“金药方”。

走进马关镇上豆村、庙湾村的连片中药材种植基地,一株株黄芪、百合、板蓝根,蓬勃生长,绿意盎然。工人们穿梭在田间除草、捡拾、培土、育苗,正在对中药材开展绿色管护,一派繁忙的场景折射出马关镇中药材产业的十足活力。

“药材种植,三分种七分管。最近雨水多,杂草生长旺盛,蚜虫、白锈病、根腐病都极易发生,时机把握住,精细管护才能让药材增产增收。”种植户李旺平介绍道。

“我们种植的黄芪、板蓝根主要销往陇西一带客商,现在销路不愁,主要是我们药材地道品质好。为提升农业的质量效益,基地采取人工除草、施有机肥、播种机点播、出苗前遮阳网覆盖方式等,确保种植的药材生态、绿色、健康。”村委会副主任李江江说道。

“由于近几年中药材行业市场走俏,我们合作社在张家川县龙投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在本村流转土地230余亩,主要种植中药材,品种有红芪85亩,黄芪70亩,板蓝根80亩。最近我们合作社采收黄芪籽,预估产量近1.5吨,市场行情每公斤150元,产值达22.5万元。我们合作社在联农带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每年为农户支付土地流转费23000元,带动群众务工1500余人次,中药材产业年创收40余万元。”上豆村静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黎伟军接受采访时说。

马关镇上豆村立足县域土地资源充裕、气候条件适宜等有利条件,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全力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的中药材发展格局,已努力建设集道地药材育种、生产、加工、晾晒、仓储、办公、厂房、研发为一体的中药材创新发展先行区,逐步走出了一条通过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新路子,中药材产业已成为马关镇壮大现代农业的重要特色产业。

(新闻来源: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