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兴则文明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产业……”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就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为了不负嘱托,近年来,张家川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要求,结合全县发展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定位,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上,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初秋时节,行走在关山之畔,满眼的绿意盎然与天高云淡,让人顿觉神清气爽。作为张家川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和绿水青山的守卫者,张家川县关山林场护林员马平生说起自己的日常工作,表达的诗情画意。

马平生说:“作为一名基层护林员,2001年参加工作,20多年间,我走遍了关山林场的每个角落,对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片林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林场的领导下,我们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每天巡山排查火灾隐患,向群众宣传防火意识,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在全场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近50年来关山林场无火灾发生。现在,在这成片的森林草原上,我们都能体会到张家川的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好,不仅让当地人发出了‘一方好山水,满眼皆覆绿’的感叹,就连外地人,也深深地被张家川大地蓝天如海、白云如帆的景色所吸引。”

结合张家川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暨省级森林城市的目标定位,近年来,县自然资源局加快推进林草建设工程,大力实施封山育林,严格落实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强化封禁保护,通过围栏封育、补播改良、人工种草等措施,持续加大退化草地治理力度,促进高山林草植被恢复性增长,切实提升关山林区林草质量和水源涵养功能。

关山林场副场长马金融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甘肃,寄语“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殷切嘱托。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自然资源局的指导和关怀下,关山林场切实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国之大者”,全力保护生态、涵养生态、改善生态,加快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质的美丽张家川。关山林场主要采取的措施是:一是大力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特别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二是采取封山育林、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措施,提高森林质量;三是大力宣传防火知识、落实辖区林班、小班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做到“山头地块”有人管。

守牢绿水青山底色,全力推进国土绿化工作,张家川县坚持“造绿与增收、造林与增景、绿化与美化、生态与民生”协同推进,全力推进国土绿化提升、严管森林资源,不断拓展生态空间,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着力提升“绿化、美化、效益化”水平,使全县林草水利工作得到了全面发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据县自然资源局森林资源管理站工作人员曹万牛介绍,近年来,县自然资源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立足生态功能区定位,认真落实“林长制”,积极构建保障有力、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特别在“护绿”“增绿”“用绿”“活绿”上下功夫,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全县林地面积达63.93万亩,草地面积19.46万亩,湿地面积1.36万亩。森林覆盖率24.39%,森林蓄积量141万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81.91%。

如今,行走在张家川县广袤的阡陌山野上,森林河流与美丽田园共同奏响绿色发展的优美乐章。从城镇到乡村,“口袋”公园、人工湿地、高速公路沿线绿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底色更加鲜亮厚重,处处呈现出一幅幅生态景观的美丽画卷。
(新闻来源: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