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硬化路蜿蜒盘旋,路旁花团锦簇,眼前绿意葱茏,美丽庭院鳞次栉比,村道巷道干净整洁,清新的乡村美景让人留恋。走进张家川县梁山镇阳洼村,村庄旧貌已换新颜,村民的生产生活大变样,一幅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惠亮亮笑嘻嘻的端进来一大盘西瓜和小乳瓜,对大家说:“快吃,解解暑,别客气,都是我们自己种的,我刚去看了正在修建的高标准农田,修得特别好,机械进田了,后半年可以多种几百亩地了。”
惠亮亮从小在农村长大,非常清楚单一的农业生产不能致富,阳洼村和所有偏远乡村一样,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村里留下的大多都是老人、妇女儿童,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怎样让有限的土地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要怎么发展?要以哪里为突破口?这些问题成了他和帮扶工作队心中的难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村子发展才有希望,村民脱贫致富才有出路。为了给全村农户找到致富增收的渠道,他们分工明确,外出调研市场、邀请专业人才实地考察,向上争取资金,结合实际,借助乡村振兴的“大东风”最终确定了以“党支部+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改进种植品类,稳步增加群众收入。


起初,确定花椒套种大蒜,老百姓习惯了种植小麦、玉米、洋芋,对村两委的决定持观望态度,惠亮亮就自己带头种,开垦撂荒土地村集体种,计算下来,收入远远超过了传统农业的亩产收入,而且都是订单农业,不愁卖。看到实惠的老百姓纷纷申请加入合作社,在村两委的指导下先后成立了4个专业合作社、2个家庭农场。建成千亩苹果示范园一处,种植大蒜600亩,花椒350亩,核桃500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种出了新花样,一部分外出务工的百姓也加入到农业种植行列,使老有所养,幼有所依。

为丰富产业链条,阳洼村还大力发展养殖业,建成标准化生猪养殖场1处,生猪存栏300只,牛存栏120头,羊存栏450只。全村村民依靠种植、养殖产业每年增收达到400多万元以上。
产业发展了,收益增加了,群众的物质富足了,乡村建设工作也至关重要,阳洼村借助乡村建设提升工程,先后修建和改造村文化活动广场3处,古堡遗址保护1处,修建排水渠3处,栽植苗木2000余株,村容村貌得到了显著提升,新时代的农民有了精气神。

“原来这个地方是堆放柴草的,有些人还倒垃圾,环境非常差,自从有了这个广场,路也硬化了,健身器材也安上了,环境也整洁了,大人小孩有地方浪了,美的很。”看着村里的环境大变化,阳洼村村民惠兴平不由感叹道。
“以前的阳洼村,下雨两脚泥,出门拖拉机,交通不便,生活落后,老百姓的收入主要靠务工,现在的阳洼村,道路全部硬化,处处风景如画。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致富。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做强产业大文章,让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笑脸更灿烂。”惠亮亮高兴的说道。
村民的生活变好了,但阳洼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却远远没有停止。笔者认为,只要敢想敢做敢争先振兴路也会坦荡顺遂。
(新闻来源: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