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张家川县胡川镇王安村依托绿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笤帚产业,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指尖上增收,王安村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笤帚加工地,村民们依靠一把小小的笤帚,“扎”出了致富一方的大产业。

日前,记者走进胡川镇王安村绿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笤帚加工车间,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只见工人们坐在机器旁,手中拿着红色或者绿色的线在一把把笤帚中穿插,扎编流程有条不紊,动作熟练。浸泡、缠绳、扎紧等多道工序,一气呵成,十分钟左右时间一把崭新的笤帚就做好了。

据了解,合作社通过就近吸纳本村及邻近村组留守妇女,利用农闲时间加工笤帚,采取计件领取工资,真正实现了农活和务工两不误。

“因为笤帚的加工的活比较容易上手,很适合我们这些没有技能的妇女干,既能打发时间又能挣点零花钱补贴家用。”正在扎笤帚的王安村村民苏秀莲笑着说道,来这里打工的村民大都因为年纪偏大或者家里离不开,不能外出打工,农闲时候就过来帮忙做笤帚,对于能在家门口打工,她特别开心。

王安村村民马发都在该合作社打工已有四五年了,成了合作社扎笤帚的好把式,最快时一天能扎100余把。“扎笤帚看似简单,其中有很多窍门,完成一把笤帚要经过好几道工序,浸泡、缠绳、扎紧、精修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只有在操作中不断总结,熟能生巧,才能扎一把质量上乘好笤帚。”马发都一边忙着手中的活,一边说道:“合作社就在家门口,来这里打工,既能照顾到家,每月还有2000多元的收入,我非常满意。”近年来,马发都凭借扎笤帚和丈夫在外务工,日子越过越红火。

“扫地的、刷锅的、各种工艺品笤帚我们都有,目前我们可以生产多种不同用途的笤帚。”说起自家的产品,王安村党支部书记杨小平“如数家珍”,“我们村合作社笤帚现有稳定的市场,销路不用愁。下一步,合作社将加大土地流转,扩大种植规模,延长笤帚产业链条,加大笤帚苗种植及研发精品笤帚、葫芦挂件、车扫、床扫、茶艺、保健用品等笤帚苗制品,使笤帚苗产品由单一的清洁笤帚向日常生产生活的工艺品方向转变,促进笤帚加工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引导村民走好致富路。”

据了解,胡川镇王安村绿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年可加工笤帚2万余把,产品除供应本地市场外,还通过订单生产模式销往天水及周边县,去年仅卖笤帚一项,就增加合作社收入20万余元,增加群众收入15万元。小笤帚成了群众致富的大产业,“扎”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近年来,胡川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完善产业发展相关措施,通过建立健全“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三者利益连接机制,全方位激活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努力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
(新闻来源: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