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张家川县闫家乡立足资源禀赋、原有产业基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结合撂荒地整治,多渠道、多形式、多类型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仲夏时节,万物丰茂。行走在闫家乡的田间地头,犹如身在画中,随处可见饲料玉米、春油菜、蚕豆、马铃薯等农作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产业旺,则乡村兴。车古村驻村干部马丽娜告诉记者,车古村按照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经济实用、和谐美观的工作思路,利用环境秀美、空气清新、土壤肥沃的地理地势,探索实行“种植+观光+集体经济”,2022年6月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整合零散土地资源,流转土地1000亩,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经营主体,立足前期大力推行油菜籽机械化、规模化,统一种植,车古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在磨沟梁种植春游菜1000亩,蚕豆200亩,目前油菜和蚕豆长势良好。并且投资180万元完成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投资200余万元建成车古村冷水鱼养殖基地及休闲农旅开发、秦塬人家餐饮服务两个关键项目,不断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全力打造集旅游、玩乐、宜居住为一体的美丽村庄。

今年,闫家乡紧盯全县“4+2”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目标,围绕“抓产业、调结构、促发展”的思路,不断扩大种植业规模,推进种植业产业向规模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带动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闫家乡丁河村党支部书记马继武说,今年来,丁河村党支部立足本村实际,通过多方调研论证,争取项目资金17.6万元建成蔬菜大棚22座,目前种植的青椒、西红柿、甜瓜等蔬果长势喜人。蔬菜大棚的建成,一是有效带动22户群众每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二是有效带动村级部分剩余劳力就地就业;三是不断增加村级积累,有效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四是提高基层组织公信力,树立组织良好形象。

“今年以来,朝阳村统筹谋划,因地制宜,在2022年新修建的900亩高标准农田上,种植蚕豆200亩,玉米600亩,其他农作物100亩,防止了耕地撂荒,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朝阳村党支部书记马小龙介绍道。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下一步,闫家乡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积极盘活绿色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构建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休闲农业为核心、科普教育为助力的农文旅产业体系,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新闻来源: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