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七十年峥嵘岁月,七十载春华秋实。2023年是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营造“迎县庆、抓项目、促发展、惠民生、聚人心”的浓厚氛围,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在所属网站、“印象张家川”客户端等全媒体平台策划开设“感恩奋进七十年同心筑梦新时代”专栏,通过视频、文字和图片等方式,全方位宣传展示自治县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的优异成就,激励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以喜迎自治县成立70周年县庆为契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倾力打造民族地区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张家川贡献力量。

70年,弹指一挥间;70年,历经沧海桑田。张家川县发展改革工作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次次以全新的、进步的、发展的姿态展现在众人面前,在一路追求发展速度、改革力度与民生温度的征途中,奋笔书写让发展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的亮丽答卷。
70年来,全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以两位数增长,脱贫攻坚取得胜利,道路交通、人居环境、教育卫生、文化旅游、城镇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60周年县庆以来,全县生产总值从2013年底的22.09亿元增加到2021年底的37.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3年底的5.55亿元增长到2021年底的10.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底的3778元增长2021年底的1002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底的15000元增长到2021年底的32397元。圆满完成了“十二五”“十三五”时期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以来,张家川县紧紧扭住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城市建设管理、改革开放、“三大攻坚战”、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全力推进90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048亿元。共争取中央预算内、专项债券、省级专项等各类项目到位资金103亿元。投资重点建设项目572项,完成投资502亿元。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随着乡镇民营企业的创办和发展,生产同类产品企业在同一区域内不断集聚,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一特色”的块状经济。2013年以来,张家川县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通过整合各类产业园区、优化生产布局、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循环化改造,逐步推动各类产业稳步发展。特别是“十四五”以来,主要围绕“4+2”产业体系,投入项目资金68亿元,重点实施餐饮服务业实训基地、示范养殖场、饲草料加工配送中心、现代蔬菜产业园等项目。工业方面实施省级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补短板、清洁能源、工业企业扩建迁建等项目。三次产业结构由2013年的26:18:56调整为2021年的34:8:58,产业发展更加符合我县生态功能区和农业优先型现状。

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扎实整改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生态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1%。深入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五年新增造林5.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12%。持续强化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大力实施生态综合治理和修复工程,“河湖长制”严格落实,“林长制”全面推行,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生态环境优势更加凸显。

民生福祉日益增进。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尽力办好民生实事。实施了“全面改薄”、西城中学、职业教育能力提升等项目,城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高考重点本科上线人数屡创新高,成功创建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完成了县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妇计中心的迁建等,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公共医疗卫生和妇幼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强优秀文化遗产保护,马家塬遗址入选国家“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河峪摩崖石刻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长,残疾人事业全面进步,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来源: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