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在线天水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张家川县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和文化发掘中讲好千年故事(图)
(2022/12/5 11:53:21)  来源: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打印本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这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出了新要求,进行了再部署。

  张家川县博物馆——

  作为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传播为一体的文化展现平台,张家川县博物馆的每一件文物都蕴藏着生动的人物和故事,而通过展示和挖掘,让它们背后的文化元素共同构筑起了多姿多彩的张家川地域文化的一部分,这是张家川县博物馆正在做的事情。

  成立于1992年的张家川县博物馆,现有各类藏品25126件,其中一级文物19件,二级文物61件,三级文物279件。境内文物保护点18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9处,一般文物点105处。自建馆以来,张家川县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天水市科普教育基地”、“张家川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年来,张家川县博物馆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力从免费开放、社教活动、馆际交流、文物安全、学术研究、项目建设、文创研发、宣传推介、志愿服务等方面全面发力,先后组织举办各类社教活动260场次,邀请国家、省市专家开展学术讲座20余场次,在国家、省级期刊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累计接待观众10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60万人次,提供义务讲解2000场次,开展线上线下展览100多个……这一串串数字,是党组织带头引领推动全县文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的生动写照,也是全体馆员共同努力让文物活起来、讲好张家川故事的真实体现。

  文物背后的守护人——

  文物是历史变迁的见证,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文博人则像是一条纽带,他们守护文物、传播文化,架起了从历史到当下的时空桥梁。

  “马家塬遗址是200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它见证了张家川县这片土地上曾经存在过的西戎文化的辉煌;张家川圪垯川遗址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实证了甘肃东部黄土高原是仰韶文化又一核心。”作为多年坚守在文博行业,并亲身参与和见证了张家川县马家塬遗址与圪垯川遗址考古挖掘的谢安珍,每次谈起张家川县的历史文化与考古发掘,如数家珍。

  或许在传统游客眼里,博物馆是承载浩瀚文明的艺术殿堂,讲述岁月故事;在国风爱好者心中,它是凝结华夏结晶的历史课堂,展现东方之美;在当地寻常百姓家看来,它是传递一方精神的文化名片,见证沧海之变。数十年如一日坚守文博行业,谢安珍与他所带领的张家川县文博人,始终坚守在文物保护与文化发掘的最前沿。

  大力开发文创产品,促进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结合本单位实际,张家川县博物馆成功组织四届文创大赛,研发文创产品200余件,并先后在天水市文化旅游产品大赛中荣获金奖、银奖和铜奖,有力推介了张家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每年贴合重大政治主题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举办多场临时展览和线上展览,有力助推红色文化及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寻常百姓心中。

  从马家塬出土的战国马车到圪垯川遗址遗存,从丝绸古道遗迹到东汉摩崖石刻,通过一系列实物展示和历史故事讲述,张家川县博物馆与博物馆人,正努力讲好文物保护和文化发掘中的千年故事。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作为张家川县博物馆馆长,从进入文博行业的那一天起,谢安珍就一直不停奔跑在文物保护和为传承优秀文化呐喊的路上。在他的倡导和努力下,张家川县河峪摩崖石刻等多处历史遗迹不断晋升为“省保”、“国保”,作为历史的守护者,文化传承的接力者,他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为这方土地上的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付出着赤忱和热情。2022年,谢安珍被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全省文物工作先进个人。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一件文物承载的就是一段厚重的历史,一处文化遗产就包含着中华文化传承的密码。张家川县博物馆通过系统梳理馆藏文化资源,让收藏在陈列柜里的文物、分布在张家川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石碑古籍里的文字都活了起来,通过一代代文博人的接续努力,让文明古老厚重的张家川历史读起来有了热度、温度。

(来源: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陶静)

摄影相关图片
天水百里石窟走廊(下) 天水百里石窟走廊(上) 天水移动助力数智乡村振兴,“酿 天水在线聚焦秦州区特色商品展暨 天水在线视频|天水人的冬天,从 天水在线《说名人》(第二十三集 天水在线视频|天水“黄金大道" 天水在线视频|天水“黄金大道" 天水在线视频|天水“黄金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