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在线天水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我们这十年】张家川县博物馆:如此深厚 又如此青春(图)
(2022/9/6 16:04:38)  来源: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打印本页

  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本地人还是外来客,来张家川,参观张家川县博物馆,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

  从马家塬出土的战国马车到文物,从丝绸古道遗迹到东汉摩崖石刻,通过一系列实物展示和历史故事讲述,张家川的过去与当今,都跃然眼前,如此深厚,却又如此青春。

  张家川县博物馆成立于1992年,是一座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传播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三级博物馆。现有各类藏品25126件,其中一级文物19件,二级文物61件,三级文物279件。境内文物保护点18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9处,一般文物点105处。自建馆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天水市科普教育基地”、“张家川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冠疫情发生前资料图片)

  近年来,张家川县博物馆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力从免费开放、社教活动、馆际交流、文物安全、学术研究、项目建设、文创研发、宣传推介、志愿服务等方面做好各项工作,全力推动全县文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免费开放有序推进。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张家川县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0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60万人次,提供义务讲解2000场次,开展线上线下展览100个,使广大群众深刻了解了张家川深厚的历史文化。

  社教活动精彩纷呈。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各类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社教活动,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好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张家川县博物馆的馆员们始终坚持在路上。

(新冠疫情发生前资料图片)

  县博物馆馆员马苹菓在接受采访时说,近年来,县博物馆先后举办各类社教活动260场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四进活动240场次,走进中小学校针对青少年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文博知识进课堂100余场次,让优秀传统文化和张家川历史真正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馆际交流互通共享。近年来,张家川县博物馆积极主动与周边县区博物馆联系,加强馆际交流,实现文物资源共享,扩大文物影响。共举办馆际交流50余场次,尤其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举办的“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红色展览,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推动了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

  文物安全与保护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张家川县博物馆始终将文物安全作为博物馆工作的底线和生命线,贯穿于各项工作中。近年来,累计开展野外巡查200余场次,文物消防、综合演练50场次,积极争取各类安防项目,确保馆藏文物的绝对安全和野外文物的相对安全,实现文物安全零事故目标,已连续七年被天水市评为文物安全先进县区。十年间,晋升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马家塬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圪垯川遗址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在恭门镇河峪村,说起河峪摩崖石刻发现和保护的过程,县博物馆馆员马小军为我们讲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河峪摩崖石刻的发现,与张家川县老一辈文化文物工作者王成科老先生有关,据王老先生讲,小时候他与父亲干农活时发现了一块石刻,这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后来参加工作在恭门文化站上班,他就长年往返于此,多方呼吁,用心用情守护着这块千年石碑。后来,在县上高度重视下,河峪石刻从县保,省保,直至2019年被国务院依法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成科老先生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诠释了老一辈文化文物工作者坚守初心、甘于奉献的文化情怀,为我们树立了标杆和榜样。从发现以来,摩崖石刻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它见证了关陇古道的沧桑变迁,也见证了几代文博人对文物工作的传承保护与利用。

  马小军说,文物需要保护,更需要传承,作为当代文博人,我们传承的不仅是情怀,更重要的是保护和利用、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传播好张家川的声音,让这块千年的石头照古今、涣新彩,成为宣传推介我们大美张家川的一张靓丽名片。

  学术研究提质增效。学术研究是博物馆业务工作的基石和亮点,学术研究成果通过展览形式成为搭建文物与公众之间的桥梁。近年来,张家川县博物馆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学术研究交流,邀请国家、省市专家开展学术讲座20余场次,在国家、省级期刊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为文博工作者注入学术研究动力。

  项目工作顺利推进。近年来,张家川县博物馆通过实施库房预防性保护、纸质文物修复、金属器文物修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极大地改善了文物的保存环境,提升了展览效果。马家塬基础设施项目、安防项目,河峪摩崖石刻安防项目相继实施,使野外不可移动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利用。

  在干净整洁、现代化的张家川县博物馆库房里,馆员王文斌说,自从去年实施库房预防性保护项目后,增加了恒温恒湿柜、密集柜、文物囊匣、中央空调等设施,把文物存放在可控的环境当中,提升了文物的利用水平,由以前的散放到现在装箱、上柜、上架存放,文物工作实现了从抢救性保护到预防性保护转变。

  文创开发亮点频出。近年来,在张家川县博物馆的组织下,先后成功举办四届全县文创大赛,研发文创产品200余件,主要以西戎遗珍系列为主,先后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文创展示和大赛,亮相中国国际旅游节、敦煌文博会、兰洽会,其中墩形壶、釜形壶、鸟形纹防烫旅行杯在天水市文创大赛中获金、银、铜奖,有力地宣传推介了张家川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

  宣传活动不断开展。为充分发挥博物馆阵地作用,使深藏在深闺里的文物活起来,在传统宣传的基础上,张家川县博物馆利用抖音、快手、视频号等新媒体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让人们零距离、深层次地了解地域文化魅力。

  志愿服务创新开展。在日常工作中,张家川县博物馆始终秉承“奉献、团结、互助、友爱”的志愿服务精神,传递爱心,传播文明,为民服务,已成功举办五届小小讲解员和大学生志愿培训,让志愿者从事博物馆讲解导览、社教活动、四进服务、文物保护等工作,从而学会奉献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十年发展风雨兼程,十年辉煌与古为新。文物是中华文明的亲历者、见证者、幸存者,每一件文物都经历了风霜雨雪而倍显珍贵。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一件文物承载的就是一段厚重的历史,一处文化遗产就包含着中华文化传承的密码。张家川县博物馆通过系统梳理馆藏文化资源,让收藏在陈列柜里的文物、分布在张家川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石碑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明古老厚重的张家川历史读起来有了热度、温度,有力推动全县文博事业和文化事业迈上了新台阶。

(新闻来源: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摄影相关图片
天水在线摄影报道:麦积区社棠镇 天水在线视频|麦积区元龙镇青龙 天水在线视频|麦积区元龙镇青龙 天水在线视频|麦积区元龙镇青龙 萌猫驾到!天水在线主播萌萌打卡 天水在线主播萌萌手把手教你吃清 天水在线摄影报道:麦积区元龙镇 天水在线摄影报道:麦积区伯阳镇 天水在线摄影报道:袁丫丫为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