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张家川县坚持把乡村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按照“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壮大多元富民产业”的要求,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立足现有村庄基础,通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把乡村建设与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完善乡村功能统筹推进,乡村面貌持续改善,干群凝聚力不断增强,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八月的张家川,风轻云淡,秋意盎然,处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硕果累累的繁荣景象……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如今走进张家川县各村庄,一条条干净规整的硬化路笔直通畅,一排排崭新的房子鳞次栉比,村委会广场上健身器材整齐排列,垂柳下的长椅整齐划一,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这是张家川县经过近几年不懈努力,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呈现出来的美丽乡村新画卷,为乡村振兴打牢坚实基础。

美好生活,人人向往;美丽环境,人人憧憬。一路采访,一路感叹,跟随镇村干部的脚步,我们走进大阳镇闫庄村,目睹了闫庄村的新变化,也听闻了镇村两级干部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所做的努力。

“近年来,闫庄村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的目标,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修建通村桥梁一座;主巷道雨污分流污水管网改造760米;硬化主巷道320米,修建了体育活动中心,扩建篮球场540平方米的塑胶场地;整治河堤边绿化带1200米,村口修建2个小花园,共实施112户卫生旱厕改造;组建环卫队1个,常态化清理清运垃圾,小巷道实行巷长负责制,全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该村党支部书记刘鲜鲜告诉记者。

“农村美不美,关键看环境”。一路走来,条条硬化的水泥路直通村口和房前屋后。目光所及的角落,除了整洁便是干净,新农村是乡村的最靓点。美丽整洁的闫庄村、河李村、小杨村,只是张家川县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大阳镇副镇长赵万鸿介绍说,大阳镇按照“打特色牌、走生态路、开旅游局、建和谐镇”的工作思路,以“五园一线三中心”乡村振兴示范带为总抓手,坚持把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素质作为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着力点,全面落实巷长制,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制等制度,形成了“整治无死角、责任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同时,我们依托乡村建设行动项目建设,在全镇24村实施了雨污分流管网、水渠、硬化路、安全护栏、挡墙、绿化等基础设施,人居环境面貌得到了有效改善,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据了解,张家川县在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坚”行动和农村柴草场专项整治试点过程中,统筹各类资金1.06亿元,持续开展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创建省级示范村3个,市级示范村10个,县级示范村20个,天津帮扶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投资6600万元,建设整治提升村64个。截至目前,示范村和提升村项目已完成建设任务的85%以上。结合河长制、路长制和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探索建立了“街长制”、“巷长制”、“门前三包”等长效保洁机制,合理利用管护基金,加强公益性岗位的培训和管理,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引导,全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氛围基本形成。

(新闻来源: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