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的张家川县马关镇,群芳吐绿,万木葱茏。走进该镇庙湾村亿亩田种植农场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红芪、黄芪、党参等中药材长势喜人,丰收在望。一阵微风吹来,药草在风中摇曳,煞是惹人喜爱。
时下,正是中药材管护的关键时期,亿亩田种植农场负责人龙佐太组织务工人员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抢抓农时,穿梭在田间进行药材管护和除草作业。
“最近一段时间雨水比较多,也正是药材生长的好时节,要抓紧时间拔草、施肥,看目前的长势,今年应该能有一个好收成。”看着一片片茁壮成长的药苗,龙佐太满眼答容。

据龙佐太介绍,为了更好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药材附加值,亿亩田种植农场在自家的育苗基地进行标准化育苗,确保了种苗质量可控,通过后期精细化的管护,可以进一步提高药材成活率和产量。药材出地以后,还计划通过粗加工进一步提高药材产值。

药材的田间管理需要大量人工,这也带动了庙湾村及周边村组村民到中药材种植基地来务工。庙湾村村民王安石常年在该基地务工,不仅离家近,还有一份不错的收入。他高兴地告诉记者,“最近麦子收了,家里也没有其他活干,到基地打打零工,活也不重,离家也近,一天能挣个百十来块钱,挺好的。”
“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自己无法出远门,现在能在家门口的药材种植基地务工,既照顾到了家,还挣到了钱,对我来说就是双赢。”正在药材种植基地除草的庙湾村村民李琢子乐呵呵地说。

马关镇地处张家川县西部,具有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宜中药材生长。亿亩田种植农场因地制宜,在该镇庙湾村流转闲置土地500多亩,打造红芪、黄芪、党参等中药材种植基地。农场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增加群众收益,为群众提供就近务工机会,实现村集体经济增加、合作社效益增加、群众收入增加,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边气候和土质非常适合种植中药材,下一步,我们农场打算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大力发展标准化有机中药材种植,着力提质量、创品牌,促进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助推他们日子越过越红火。”谈及今后的发展,龙佐太也是信心满满。
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背后是马关镇打造“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以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结出的硕果。

据马关镇副镇长王治全介绍,近年来,马关镇紧紧围绕全县“4+2”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立足资源和政策优势,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把发展中药材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来抓,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加大投入、流转土地等方式,完善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下一步马关镇将紧紧依托区位优势,合理规划产业发展,按照“乡有创收渠道、村有致富产业、人有致富技能”的思路,加快“一乡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致力打造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专业种植合作社,探索建立中药材种植、育苗、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一体化模式,走出一条土地流转、劳务增收、合作共赢的产业振兴路。

(新闻来源: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