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巍巍大关山,生态张家川。近年来,张家川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要求,结合全县发展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定位,在张家川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将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列为五大目标定位之一,同时将生态功能区保护列为全县的三件大事之一。张家川县森林和草原资源丰富,是天水市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县。

今年以来,张家川县加速国土绿化,努力构筑关陇生态安全屏障,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张家川县已完成县城南北两山绿化525公里,乡村道路绿化171公里,荒山荒坡造林1869.9亩,公路沿线、火车站周边和面山绿化181.6公里,村庄绿化44684平方米,交通主干道绿化提升77.2公里,社会参与造林1.2万亩、河岸绿化31.5公里、谋划建设生态节点14处,正在有序推进。实施中央财政投资项目封山育林2万亩,森林抚育2万亩,草原质量提升1.8万亩。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已栽植各类苗木162.5万株,行道树整地69.6万平方米,树干涂白、扶正、覆土、浇水完成86万株。

国土绿化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张家川县国土绿化确立了“谋划高起点、苗木高规格、栽植高标准、任务高质量”思路,坚持“造绿与增收、造林与增景、绿化与美化、生态与民生”协同推进。将荒山造林、道路绿化、地埂锁边相结合,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集中连片,整流域规模推进。
结合省级文明县创建和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城区人行步道改造增绿和路网补绿,改造较宽的人行道栽植高山黄杨、紫叶矮樱、水蜡、红叶小檗、矮化月季等灌木观赏绿化带,城区街道两侧设立花箱,摆放时令花卉,提升绿化档次,增强城市美感,美化城区环境。

开展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立体增绿,在可透绿栅栏式围墙栽植藤本月季、藤本蔷薇等植物,扎实推进绿色进机关、进企业、进小区、进学校、进停车场“五进”活动。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扎实推进公路沿线香化建设,在县域内G566线、S221线、X461线以及孔韩路沿线主干道公路、乡村道路、村庄周边、村内空地开展播种万寿菊、百日草、虞美人等花卉建设,净化绿化美化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绿色、生态、人文新农村,努力实现乡村人居环境“四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目标。

产业富民助推农民增收致富。今年以来,张家川县发展特色林果业,建成马河大樱桃、苹果产业基地、刘堡镇乌龙头产业基地,使林果变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张家川乌龙头荣获“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举办“镇长代言乌龙头助农、采摘大樱桃直播带货”等一系列助农推广农产品活动,不断提升张家川农产品美誉度和市场认可度。

义务植树增强全民生态意识。打造生态小节点,包建单位挂牌建设。在县域内公路主干道沿线的荒沟、荒坡、荒山、荒滩,由县直机关单位包点包建绿化造园,栽植树种以观景、观叶、观花树种为主,结合生态节点所在乡村文化风貌,充分挖掘历史典故植入文化元素,作为张家川县对外形象展示的生态“名片”,打造富有历史和文化品位的精品绿化工程。推行生态节点包建单位挂牌建设机制,形成了“不甘落后、勇创一流”的绿化氛围。

强化管理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加快推进林草建设工程,大力实施封山育林,严格落实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强化封禁保护,通过围栏封育、补播改良、人工种草等措施,持续加大退化草地治理力度,促进高山林草植被恢复性增长,切实提升关山林区林草质量和水源涵养功能。

抢抓时间节点,加快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三北防护林建设、草原生态保护和林草修复等生态工程项目,积极开展退化林带修复提升、退化草地治理及防护林带断档地段补植补造增绿,持续实施造林绿化贯通工程,因地制宜发展森林康养、森林旅游等业态,着力打造G566线绿色生态走廊。

如今,走进张家川,处处披新绿,旧貌变新颜,一个绿色、生态、文明的新张家川欢迎着四海宾朋。
(新闻来源: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