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张家川县闫家乡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初步形成了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新发展格局。

近日,记者走进闫家乡朝阳村中药材种植基地,站在山顶望去,连片的黄芪长势喜人,合作社组织的20余名群众正在地里除草。朝阳村村民王艳艳对记者说:“我丈夫在外面打工,我就在家照顾老人和种植家里的地,这段时间合作社的药材地里招人拔草,我闲了就过来打工,还能挣80元。”

闫家乡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石,在保持扶贫产业政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坚持在产业布局、模式创新、产业培育上科学谋划狠下功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新的发展产业,增强群众“造血”功能,促进农业增效,带动群众稳定增收。

闫家乡朝阳村党支部书记马小龙告诉记者:“朝阳村以今年的撂荒地整治为契机,通过合作社流转土地300多亩,种植的中药材主要以黄芪为主,黄芪的亩产能达到3000斤,每亩收入近一万元,春种、夏季除草到秋收可以为村里提供就业岗位1000人次左右,人工来源为当地的留守妇女和剩余劳动力,可以为当地群众带来10万元左右的收入,下一步村上计划再流转一些土地,扩大种植规模至1000亩,并计划建一个初加工的扶贫车间,为村里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群众多一项收入门路。”

近年来,闫家乡坚持把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产业,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了规模化、特色化的种植产业,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乡村振兴的目标创造了条件。

(天水在线编辑: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