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全媒体采访组记者行走在连五乡李家村,走进村口,空气新鲜,环境宜人,房屋错落有致,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处处透着清新与静谧。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连五乡为进一步加强社会综合治理,积极建立“巷长制”、“红袖章”、“曝光台”等社会治理模式,增添监管渠道,主动做好环境卫生、隐患排查,及时掌握、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环境治理问题,做到为民服务“零距离”,全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

“作为李家村的一位村民,我深切感受到我们村环境卫生面貌的巨大变化,我们村的卫生保洁员每天认真打扫清洁村内卫生,并由村民担任卫生治理巷道长,参与环境卫生治理,村民积极主动配合,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让我们很幸福。”连五乡李家村二组村民李兴国说。

巷长是对社会综合治理四级网格员管理的一个细化和延伸。李家村严格落实村民“门前五包”制度,加大村内主干道、沟渠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通过多渠道宣传,大力引导,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环境卫生保护意识,形成了全村动员、全员参与的工作局面。李家村人居环境面貌净化、美化、亮化成效明显提高。

连五乡李家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白斌说,李家村坚持把全村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心重点下移至组、布点到户,重点以消除农村“视觉贫困”为着眼点,以农村日常环境卫生“脏、乱、差”为突破口,按照就近方便人性化的原则,由每一条巷道村民共同商议,民主推举,安排一名农户担任卫生治理巷道长,配备卫生监督员和卫生管理员,每一周轮换一次,全天候、全视角、全覆盖负责各自所在巷道的环境卫生,巷道长既是参与者、又是监督者、更是宣传者,做到网格化监管、网格员监督、无缝隙督查,逐步发展完善形成“村组干部+党员+公益性专岗+巷长+全体村民”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连五乡率先探索推行“巷长制”这一基层群众自治模式,着力构建以“乡党委主导、村两委主抓、乡贤理事监督、巷长自主管理、群众积极参与”的乡村治理体系,走出了一条“自治、德治、法治”为核心的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规范化的新路子,真正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让群众“当家作主”。同时,连五乡围绕政策法规贯彻传达、群众诉求反映上传、环境卫生监督检查、邻里矛盾调处化解、乡风文明宣传教育、弱势群体关心帮扶等主要工作职责,有针对性开展各类服务帮助工作。同时建立“巷长”评分制度和考核办法,对各巷工作情况和巷长作用发挥进行综合评价排名,确保信息公开、政策透明、管理民主。

据悉,今年以来,连五乡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全面推进基层党建与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巷长制”模式的催动下,截至今年5月底,整个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累计出动了机械近350次,参与群众约10000人(次),清运垃圾150余车,全乡共建垃圾屋20个,以行政村自然组为单位为各村购置垃圾箱136个、配备垃圾桶552个,手推式清洁车60个,清运车辆19辆,建立垃圾收集点39个,统一购置扫帚、铁锨等环卫工具。全乡现有保洁员159名,清运人员42名,各村为保洁员、清运员购置了环卫工作服,群众参与全域无垃圾整治工作的积极性高涨,全面形成了大整治的工作格局,全乡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机制,乡政府建立流动“红黄旗”制度、各村建立了“巷长制”、“红袖章”、“曝光台”等各种制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天水在线编辑: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