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在线天水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一个贫困村的美丽蝶变——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龙山镇马河村党支部
(2021/5/24 17:39:46)  来源: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打印本页

  2021年2月25日,这一天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张家川县龙山镇马河村党支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是一份优秀的脱贫答卷!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也是该村通过做强村级集体摆脱贫困、成为全国典型示范、带领全村走向幸福美好生活的最好见证!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马河村采访。无人机视角下马河村青山环绕,绿水依傍,田园如画,乡村美景尽收眼底。田野上各种农作物竞相生长,大地恍若一幅巨大的绿色拼盘,生机盎然。秦张公路穿村而过,一湾清水河自西向东而来,将马河村一分为二。而最醒目的是一排排整齐的青瓦白墙二层小楼构成的独具特色的美丽新农村,以及和新农村相邻的现代农业示范园。

  一路走、一路看,一幅村净、景美、人和的幸福乡村画卷徐徐展开:漂亮的二层小楼一字排开,房前屋后绿树郁郁葱葱,百花开得正好。一杆杆整齐的太阳能路灯,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亮化、美化了村居环境。一排排湛蓝色的太阳能光伏板在屋顶层层叠叠齐整伫立。宽敞的村文化广场,设施完善的休闲健身器材……记者随意走进一村民家里,宽敞亮堂的房间、单独的厨房、卫生间……这一切,和城里的楼房没什么两样,这是以前农村人想都不敢想的事。

  走进马河村,处处呈现出乡村拂新风,产业成风景,人人争先进,发展日日新的良好局面。

  强化党建引领  凝聚脱贫攻坚最大合力

  马河村地处张家川县与秦安县交界处,距县城25公里,曾经是西北黄土高原上一个很典型的贫困村,交通不便、产业薄弱、贫困落后。全村共有610户家庭3210人,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9户1340人,历过8年脱贫攻坚,截至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马河村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荣誉,与马河村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密不可分,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密不可分,与村党支部始终以党建引领全村各项工作密不可分。”龙山镇党委副书记杨振坤说。

  从过去坑坑洼洼的泥土路、破旧的土坯房、垃圾随处堆放的破败景象,到如今基础设施健全、经济不断发展、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这场“华丽转身”的背后,凝聚了村党支部的辛勤汗水。脱贫攻坚以来,马河村党支部苦干实干,把一个曾经无支撑产业、无集体经济、无村合作社,贫困人口多、破旧房屋多、外出务工人员多的贫困村变成了如今远近闻名的先进村。

  “干好农村的事,必须有一个好的党组织、一个好的班子。”马河村党支部书记马耀斌道出了强组织、兴产业、美乡村的成功秘诀,“我从1999年开始,担任龙山镇马河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可以说,我的生命已同马河村的发展深深交织在一起了。今年我们马河村党支部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分责任和担当!”

  “马河村有2886亩土地,人均只有7分地。过去粮食不够吃时,村里人就做一些皮毛营生补贴家用,可日子过得还是艰难。”马耀斌介绍说,“田少人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劳务输出人员缺资金缺技能,典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这些是马河村陷入贫困的主要原因。”

  脱贫攻坚以来,为改变贫困村的现状,马河村党支部建立“党建引航、班子引领、党员表率”的“党建+N”工作机制,找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把党建活力转化为脱贫攻坚动力,不断破解在发展资金、产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住房等各方面的问题和难题,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聚焦贫困面貌  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

  马河村群众大多居住在山里,每逢雨天,出行不便,更害怕地质灾害、山体滑坡,住房安全成了群众最迫切的事。针对这一现状,村党支部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动员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按照“易地扶贫搬迁一批”要求,整合资金3190万元,建设两层户型安居房130套,彻底解决了贫困户安居难题。着眼“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配套建设光伏产业项目110户,完成建制村道路通畅工程10公里、砂化村组道路20公里,实施安全饮水到户610户,建成马河大桥1座。同时,建成占地500平方米的标准化村阵地,建设2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安装篮球架2个、羽毛球场2个、乒乓球桌4个、各类健身器材25套,如今的马河村,成了美丽乡村亮点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马河村精准扶贫户马伟告诉记者:“我家以前生活特别困难,一个人只有六分多耕地,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勉强能解决温饱,住着塌房烂院,2014年我家被确定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享受了国家的易地扶贫搬迁、合作社入股分红、光伏扶贫、准扶贫贷款等政策,我的儿子也在江苏苏州经营起了饭馆生意,家中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年收入能达到10万余元,我家于2017年脱贫,感谢党和政府,帮我们挖了穷根,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原来住在老房子里,是土胚房,到处是裂缝,就怕下雨天。走的是泥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吃水也不方便,现在搬进了新农村,住上了二层楼,环境也好了,用水也方便了,而且家门口就是文化广场,安装上了体育设施,村里也建起了幼儿园,干啥都比较方便。”马河村村民冀彩霞自从搬进了二层小洋楼,心里就一直充满着喜悦,“有了水泥路,住上了好房子,吃上了自来水,我们村里人致富的信心更高了。”

  “最早的时候,我们村没有村阵地,我就在家里办公。2003年修建5间平房,可没有办公设备,桌椅用的是村小学淘汰的。2016年修建了党群服务中心,设施条件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仅中心的三层楼面积就有500平米。”对于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村里发生的巨变,村党支部书记马耀斌非常有感触,他说,村上除了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外,更让他高兴的是村小学的扩建,让娃娃们有了舒适安全的受教育环境。

  马河小学毗邻新农村,这座学校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始建于1926年,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通过2016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的实施,2018年完成小学与村幼儿园整体搬迁项目工程,目前学校占地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04.59平方米,其中教学楼1040.16平方米,幼儿园906.42平方米,综合楼897.60平方米。

  “以前的马河小学基础设施薄弱,学校临近公路,学生上学放学很不安全。2018年3月马河小学整体搬迁至新建校区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软硬件设施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谈起马河小学这几年的发展变化,校长糟海龙感慨万千,他告诉记者。“现在,农村娃确确实实地享受到了和城区校一样的教育资源,他们能够越来越自信地走出山村,实现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以前村上没有幼儿园,无论是去县上还是镇上都太远了,大多孩子都是呆在家里的。”正在教孩子做游戏的马河幼儿园老师马红红告诉记者,“自从马河新农村建立以后,也配套建立了一所设施完善的标准化幼儿园,家长们都愿意把孩子送来上学,让孩子和同龄人一起玩耍、学习,不仅性格变得开朗起来,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培养了起来。”

  如今,走进马河小学,干净整洁的校园,崭新明亮的教学楼,五彩缤纷的墙画装饰,隔着绿意盎然的田野远望马河小学,它就像村里的地标性建设,醒目而漂亮。

  发挥经商特长  做优做强清真餐饮业

  马河村为纯回族村,是全县闻名的人口大村,人多田少,产业结构单一,劳务输出人员少,针对这一现状,村党支部鼓励村上青年农民积极参加县上举办的“伊香拉面师”培训班,770人取得了人社部颁发的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为从事清真餐饮且缺少资金的农户申请到精准贷款1200万元,为411户清真餐饮户全部办理了“免税证”,全村累计发展清真餐馆437家,从业人员1425人,实现年收入4783万元,使“伊香拉面师”成为了具有民族特色、最具发展潜力、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关键渠道。

  “马河村餐饮业从2010年起步,从小变大,由弱到强,通过几年的发展,到2015年开始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马耀斌介绍说,“2010年在龙山镇党委政府和县劳务办的支持帮助下,在马河村举办了伊香拉面师第一期培训班,培训700余人,2015年又培训400余人,目前马河村餐饮从业人员1400余人,在全国各地开设餐馆430余家,主要分布在湖北,北京,山东,河南,山西等地。”"马河村村民、龙山镇锅然香农家院餐饮老板马世忠在北京经营餐馆生意18年,他致富不忘家乡,2018年又在龙山镇投资开办了一家餐馆,招收马河村及附近村民十多人就业,带动乡亲们一同致富。他告诉记者,“我从2003开始一直在北京从事餐饮经营,已经18年了,年收入稳定在三十多万元以上,2018年感觉到家乡人民的生活富裕了,投资环境变好了,我又在龙山镇开了这个农家院,吸纳本村的劳动力17人,目前来看,收入比较可观,年收益在十万元以上,能为家乡的发展作出点贡献,感觉到非常高兴。”

  按照“分户实施、突出重点、扶大带小、逐年拓展”的原则,牢固树立抱团发展理念,马河村充分发挥产业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采取亲朋相帮、邻里互助等形式,一人带多人、多人带全村,根据全村劳动力情况,动员40岁以下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大力发展餐饮服务业和劳务输出业,有效壮大了产业规模,增加了群众收入。

  立足村情实际  发展壮大畜牧养殖业

  脱贫攻坚,产业是支柱。为更好推动群众增收致富,村党支部结合传统和现代产业发展规模,从基础做起,把脉问诊,优化结构,依托优势资源,在做优做强清真餐饮业的基础上,加大畜牧养殖业培育力度。目前,全村建成养羊场1家、养牛场2家、母羊繁殖基地1家。

  “我们合作社现牛存栏100余头,羊存栏800多只,每年收入4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21户。”张家川县聚友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东马保科介绍说。

  “马河村除建立聚友种养殖合作社外,现有养殖10头牛以上的大户15户,散养户72户,养殖20只羊以上的大户12户,散养户8户,全村每年牛出栏500多头,羊出栏1000多只,年创收入在200多万元。” 马河村党支部书记马耀斌告所记者。

  积极吸引外资  打造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

  为助力脱贫攻坚,在县委县、政府的整体规划下,马河村引进天水源丰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和天水荣达果品有限公司2家果品公司,成立了裕丰、荣达、光大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启动马河村面积千亩现代果业示范园建设。2016年,花牛苹果进入初果期,年产苹果3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50余万元;育苗基地年产苗木14万株,实现收入210万元。2020年年产苹果20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近400万元。2020年产大樱桃5万斤,销售收入300余万元。农业示范园吸纳合作社成员104户,就地输转劳动力961人,人均增收1008元,带动贫困户69户345人实现脱贫致富。

  擅于经商、长于餐饮既是马河人的特色也是张家川人的禀赋,然而青壮年人都去闯市场,做老板或者务工,那村里的地谁来种?“近年来,龙山镇针对马河村外出从事清真餐饮业人员较多,闲置土地较多的问题,通过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流转马河村和邻村土地2981亩,引进天水源丰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和天水荣达果品有限公司,投资5400余万元,成立了裕丰、荣达、光大、聚友4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建成了集果品生产、科技试验、乡村旅游、创新示范为一体的马河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彻底解决了土地闲置,剩余劳力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龙山镇党委副书记杨振坤介绍说,“龙山镇用鼓励马河村村民外出务工和在村里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的思路,解决了闲置土地问题,将闲置的土地通过流转或者入股的方式,集中到引进的农产品种植企业手中,村民可以拿到流转款或者经营收益的分红,或者在合作社里就近务工挣钱。”

  “裕丰果品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吸纳贫困户104户,每年分红四十八万,每年招收附近村组常年务工人员近40人,季节性务工人员近100人,到2020年底合作社带动104户脱贫致富。”裕丰果品农业专业合作社销售部经理肖佳兵告诉记者。

  推进劳务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为马河村脱贫致富安上了“双引擎”,2017年马河村就实现了整村脱贫。而未来该村将以深化“三变”为契机,实现养殖和种植业、循环农业与生态农业以及乡村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如今的马河村,一座座二层小楼错落有致,条条水泥路直通家门口,文化广场宽阔整洁,现代农业示范园里瓜果飘香……马河村终于实现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幸福美好生活。马河村党支部也因此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基层党建示范点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脱贫攻坚路上,勤劳朴实的马河村人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共同迈向了小康。下一步,马河村将紧盯4户23人脱贫监测对象和16户70人边缘易致贫对象,加大帮扶力度,因户因人施策,相信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期内,马河村党支部、马河人民定能守初心、聚人心、强信心、定恒心,共同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康庄大道昂首前行、再创辉煌。

(天水在线编辑:陶静)

摄影相关图片
天水在线摄影报道:“麦积飞天” “麦积飞天”空降马跑泉公园婚庆 “麦积飞天”在麦积区商埠路步行 “麦积飞天”在麦积区马跑泉市政 “麦积飞天”空降麦积区商埠路步 “大地湾女神”首次回到大地湾(图 “麦积飞天”首次空降麦积区演出 “大地湾女神”2021年首演如期而 “麦积飞天”2021年首演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