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白衣作战袍 夫妻同出征(图)
(2020/2/21 20:59:21)  来源: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  打印本页

  疫情一线夫妻档  携手逆行同战“疫”

  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全国蔓延。面对疫情,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夫妻齐上阵,共谱战“疫”佳话。他们是伴侣,也是战友,更是千千万万抗击疫情一线医务工作者的缩影。

  马骥、张箐夫妇是张家川防疫一线逆行上阵的“夫妻档 ”,演绎着守护生命的“逆行”故事。丈夫马骥是医生,坚守在张家川县医院发热门诊,妻子张箐是护士,守护在平安乡马原村疫情监测点。从大年初二到现在,两人坚守在不同岗位,凭借共同信念互相支持,在两个战场同心抗疫。

  不忘初心担使命  医者仁心共前行

  20多个白天和黑夜,400多个小时的执着坚守,原本英俊硬朗的脸庞也显出了一丝消瘦和疲惫。时间越长思念越深,家人的嘱托和一名医生的担当与责任,成了这段日子里他的精神支柱。

  “想念妻子和孩子,也想念父母,但更希望早日打赢这场硬仗,让所有的人都健康平安”,他的话平实却又坚定。初见他,是在张家川县第一人民医院的发热门诊,隔着玻璃,一身白色防护服把他裹的严严实实,防护镜上蒙了一层雾,口罩把整张脸盖住了,看不出他本来的模样。从患者口中得知马骥大夫医术好,态度好,是一位值得托付的医者。

  说明我的来意后和他大约聊了十来分钟,他说话干净利落,能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在工作上雷厉风行的人。他叫马骥,是张家川县第一人民医院内科的一名副主任医师,从医近15年,经验丰富,医术精湛。作为一名党员,疫情当前,他主动请战,以身示范,在请战书上按下了鲜红的指印,要求进入发热门诊危险岗位工作,在疫情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党员和医生的初心使命。

  “我在临床上工作了近15年,积累了一定的诊疗经验,完全能够应对发热门诊的工作。我的一双儿女也已托付给老人照看,我没什么后顾之忧。”

  发热门诊是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道防线,马骥就是构筑这道防线的一名“逆行者”,他深知责任重大,在20多天里没有离开过岗位一刻,他把发热门诊当战场,白衣作战袍,带领发热门诊的一帮白衣战士,全天24小时值守,接收有流行病学史的病人,区分普通发热病人和传染病发热病人,筑起一道安全防线,20多天来,无一例漏诊,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消毒、穿隔离衣,预检分诊、测体温、询问流行病学史、阅片、检查和提供心理疏导……疫情面前,人人自危,他和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却身处风险环境,面临的着生命的考验。对此,他无怨无悔、尽职尽责,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和敬业精神坚守岗位,筑起一道守护人民健康的坚固堡垒。

  “有人问过我,在发热门诊难道不害怕吗?工作的时候根本不会想到害怕这个词。面对疫情,我选择迎难而上,冲锋在前,我是党员,我先上,用我的实际行动兑现一名共产党员的承诺。”马骥说:“在疫情面前,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党组织做为坚强的后盾,有就诊群众的感谢与理解,有领导和同事的声声问候和关怀,都让他倍感温暖。”在与他的交谈中还得知,由于n95口罩极度缺乏,他通过多方联系,购买n95口罩110个,捐赠给县医院和卫健局,用于一线医务人员的防护。

  当问到这身防护服是连体的,如何解决如厕等问题时,马骥医生低头看了一下自己从上到下的“装扮 ”说道:“这个防护服是一次性的,脱下来就废了,得换新的,而且疫情最开始时,医疗物资相当紧缺,心里实在舍不得。那么多医护人员都需要防护,为了节省物资,发热门诊的医生、护士们全天减少吃饭及喝水的次数。实话说,发热门诊真的很辛苦,呼吸不畅,口罩把鼻梁压得很痛,可能要三天才会缓解。” 上了一晚上的夜班,马骥终于可以脱掉身上的防护服,摘掉护目镜和口罩以及手上的橡胶手套。这些防护用品,从上班开始,要穿戴一整天,每天只有到这一刻,他从身体到心灵才能得到一刻的放松。

  记者问他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你坚持到现在。他说:“信念这个词太大了,我就是个普通人,做着每一名医生都应该做的事,我会认真对待就诊患者,确保不漏诊一例。”

  在匆忙结束了短暂的采访后,隔着玻璃记者看到,马骥又投入到了发热门诊的工作中,这个略带疲惫的身影里,仿佛潜藏着无穷无尽的能量。他和普通人一样,都是血肉之躯,是抗击病毒的战士,用那些流淌在防护服里的汗水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与平安。

  白衣天使如寒梅  傲然风雪盼春归

  在平安乡马原村疫情监测点,马骥的妻子张箐也坚守在疫情一线。她是平安乡卫生院的一名护士,她和丈夫几乎同一时间离开孩子,离开家,奔赴战疫一线,在风雪严寒中同样坚守了20多天。她和乡村干部昼夜奋战,吃饭没有正点,连日来更是没吃过一顿热乎饭,为了群众健康,她无怨无悔。

  “大叔你到哪去?过来测量一下体温,现在是疫情防控时期,没有重要的事尽量不要出门,出去一定要戴好口罩。”在马原村疫情监测点,张箐拦下一名要出村的村民,边测体温,边不厌其烦的交待着多日来已经重复好多遍的话。

  虽然气温降至零下,可张箐却依然忍受着寒冷,坚守在疫情监测岗位上,认真为出村入村的村民测量体温,做好记录。“疫情当前,监测点就是我们的主阵地,检测进村出村人员体温、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守护群众身体健康安全就是我的职责,我一丝也不敢懈怠。”张箐在马原村疫情监测点边忙边说。

  1月26日,大年初二,张箐接到单位电话通知后,匆匆收拾了几件防寒的衣物,就直奔马原村疫情监测点。在寒风凛冽的村头,一顶简易帐篷,一张办公桌,一本登记册,一个体温检测仪,这就是她工作的地方,在这里,她已经坚守了20多天,只能用手机和家人互道平安。在这个简易帐篷里,狭小的空间仅仅摆得下一张床和一张桌子,这里成了张箐临时的家。“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是有无数的帮助与守望,我们觉得并不孤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也能想办法克服。”张箐说,“非常时期,作为一名乡镇医生,要对每一个村民负责,为了大家的健康和安全,自己苦点累点无所谓,只希望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疫情能够早日结束,春天早日到来。”

  “真的盼望这场硬仗能早日结束,我想快点回家看看孩子,我们一家能早日团聚。”面对镜头,张箐眼眶里噙满了泪水,吐露着作为一个妈妈对孩子的思念和亏欠。面对疫情她是一个顽强的钢铁女战士,但面对孩子,她仍旧是那个心底柔软的好妈妈。

  “硬核”孩子亦坚强  家中留守也担当

  “你们出门虽然只有四五天时间,可我感觉过了很久。儿子非常想念你们,我想吃妈妈包的饺子,还想让爸爸带我到风情园看雪景。爸爸妈妈出门的时候我哭了,但以后不会再哭,我要像爸爸妈妈一样坚强!儿子长大了,也懂事了,我会待在家做作业,听爷爷奶奶的话,也会照顾妹妹……”在县城的家中,马骥张箐夫妇的两个孩子也在居家抗疫,一个10岁,一个刚过3岁生日,两个孩子交由外公外婆照看。10岁的儿子已然懂事,他的日记充满了想念、理解、包容和自豪。

  “妈妈,我和妹妹想你,也想爸爸,但是儿子知道,你们都很忙。请爸爸妈妈放心,我在家很听话,现在都待在家里不出去,儿子等你们早点回家。” 看着视频中儿子还显稚嫩的脸蛋,听着儿子安慰她的话,张箐眼眶湿润,鼻子发酸,她很想哭,但还是忍住了,“乖儿子,爸爸妈妈也想你们,一定要听爷爷奶奶的话,认真完成寒假作业,等疫情结束,我和爸爸就能回去了。”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马骥张箐夫妇,每次与两个孩子视频通话时,都会热泪盈眶。他们觉得离开的这段时日,儿子长大了,帮着爷爷奶奶打扫屋子,自觉完成作业……

  “儿子本来就很听话,也懂事,会体贴父母,只是没想到在分开的这段日子,他们都长大了,这也算是意外的收获吧!等疫情结束,春暖花开,我们一家人共度美好时光。”谈起儿子,马骥眼中满是自豪。

  马骥和张箐,同为医者,不同岗位,相同担当。在张家川县防疫一线,坚守各自工作岗位,用忠诚和担当践行了医者的神圣职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战“疫”诗篇。

(天水在线编辑:马文洁)

摄影相关图片
天水战“疫”一线防控人员群像(麦 天水战“疫”一线防控人员群像(武 烟铺村防疫和春耕生产两不误(图) 复工在行动!天水市一些扶贫车间 天水战“疫”一线防控人员群像(秦 天水市各行各业开始有序复工生产 今年正月十五晚上的天水城是这样 今年正月十二的天水街头是这样的 今天,他们佩戴口罩上班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