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张川>>正文
张家川县胡川镇:“内外兼修”焕新颜(图)
(2019/1/7 10:14:10)  来源:张家川县新闻中心  打印本页

  开栏语:过去的一年,张家川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民生保障明显加强。即日起,张家川县新闻中心、“张家川发布”将推出《回眸2018》系列报道,以文字、图表、数据、照片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现2018年全县各项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果、新经验,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激励全县上下为谱写张家川县发展浓墨重彩的历史篇章、开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崭新局面建功立业。

  “以前住在半山上,出行难、看病难、孩子上学难成了‘三大难’,现在多亏了国家的易地扶贫搬迁好政策,搬到川里来,水、电、路齐全,广场、健身设施应有尽有,全村人赶上了好时代。”如今,年过五旬的胡川镇王安村民杨福海有空就来村里的文化广场转转,锻炼锻炼。据了解,王安新村总占地121亩,安置群众104户,每户建成13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二层楼,配套实施院落硬化、河堤、体育广场、村级活动场所、文化广场、亮化美化绿化等工程。

  王安新村建设仅是胡川镇“安居”工程的一个缩影。2018年,胡川镇党委、政府在继续完善张堡、王安两村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程的基础上,又陆续完成了仓下、胡川两村109户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目前已全部交付使用。

  胡川镇辖16个行政村,92个村民小组,3700户17300人,是南入张家川县的“第一镇”。2018年以来,该镇紧扣深度贫困乡镇实际,确定“1234”工作思路,紧紧围绕2019年与全县同期整体脱贫退出目标,持续抓好“一户一策”和贫困人口精准识别退出,重点突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着力破解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不足、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薄弱、公共服务设施滞后、产业发展单一“四大难题”。经过一年的努力,全镇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新提升。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但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三沟一梁一川”的地形、沟壑纵横的地貌,形成了胡川镇农业生产条件差、产业基础弱的窘状。

  “地还是这块地,只是荒了十几年,现在成片改种乌龙头。”去年开春,深坷村支书杨焕林考虑全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土地撂荒严重的现状,经过镇村两级多方调研和广泛征求群众意愿,确定流转村民闲置土地改种乌龙头。

  镇党委书记洪三姓介绍,去年我们学习借鉴四川贵州脱贫经验,研究制定了适合镇村发展实际的“三变”改革路子,各村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适地栽植、规模发展”的原则,以“村支部+带头人+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流转撂荒土地资源,统筹规划多元产业,先后完成了窑上、柳湾、阳山、蒲家、宁马等10村2470亩核桃和王安村200亩花椒及深坷村400亩乌龙头的种植任务,目的是通过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实现产业连片化、规模化,进而替代传统农业的限制束缚,合力带动全镇4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投身“三变”改革,切实增强贫困群众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

  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有了好的产业发展思路,更要有强有力的政策资金支撑和精准帮扶措施。一年来,镇村两级和各级驻村帮扶工作队严格按照“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的总要求,精准制定贫困户“一户一策”脱贫计划和脱贫不稳定户巩固提升计划,针对贫困群众致贫原因和弱项短板,从基础建设、产业培育、扶智扶志、兜底保障四个方面,逐人逐户建台帐、一户一策定措施,下足“绣花”功夫制定全镇510户未脱贫户、710户已脱贫户的“一户一策”。积极开展实用技能培训,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技术培训8期1260余人次,其中,畜牧养殖培训2期 220人次,农业种植技术培训1期50人次,果树种植技术培训4场次820人次,伊香拉面师技能培训1期179人次,确保贫困群众掌握一门技能。落实各级帮扶责任,先后组织5个帮扶单位230名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实行日常考勤和月反馈制度,严管“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压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不断加大与帮扶单位衔接,逐项落实帮扶措施,争取帮扶项目35个、资金761.7万元,其中省民委共投入资金577.8万元,为柳湾、窑上、夏堡、深坷等4村改善基础设施,有力加快了精准脱贫步伐。

  村集体经济“空壳”,是制约深度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产业、稳定脱贫的关键短板。一年来,胡川镇党委、政府在多方汇报衔接的基础上,争取落实县委组织部村级产业发展扶持资金360万元,组团投资太极集团发展村集体经济,其中柳湾、窑上2村每年将收益3.2万元,其余14村每年有1.6万元稳定收入;组织各村参与康美、天虹公司配股分红,将贫困户年分红的10%用于增加村集体积累,由村“两委”主导发展专业合作社,为全镇新组建的21个合作社落实补助资金210万元,积极引导培育各村发展多元产业。与此同时,全镇共完成培训并领证的“伊香拉面师”179人,全年新增清真餐饮店56家,从业人员增加135人,清真餐饮业经营户累计达710家;投资233.36万元购入基础母牛444头,基础母羊220只,为每户量身打造畜牧养殖计划,确保当年增存栏、来年有收益;在祁沟村建成扶贫车间一座,主要从事手工编织小轿车高级坐垫、笔记本电脑排线装配及环卫服等生产加工,并计划2019年在深坷等2村各建扶贫车间一座,有效实现贫困群众“足不出户、就地致富”目的。截止年底,胡川镇预脱贫320户1740人,预脱贫退出9个村,贫困发生率将下降至4.92%。

  路通,百业通。胡川镇除川区的三个村外,其他各村组都零零散散居住在梁峁沟壑。近两年,在国家交通扶贫政策和财政“一事一议”项目的实施下,村与村、村与组、组与户之间基本实现了硬化。但通往田间地头的小路,蜿蜒崎岖,成为制约群众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田间小路,地陡、路窄。有些路,别说农业机械,就连架子车都进不去,费力不说,运庄稼十分难。”柳湾村支书马国生介绍,去年,镇党委、镇政府将产业路列入贫困村项目计划,柳湾村2.4公里的产业路顺利实施,“地平了、路好了,到地里方便了,机械设备也能进去了,群众期盼的事情现在也解决了。”

  镇政府负责人马亮介绍,2018年,胡川镇抢抓省市县对深度贫困乡镇的政策倾斜机遇,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71.5万元在夏堡等7村修建水渠14.4公里,投入18万元在柳湾、蒲家等9村修建产业路18公里;在深坷等6个贫困村实施院落硬化项目,在张堡,仓下、前梁三村借助退耕还林项目实施面山绿化347亩,在二级公路两侧张堡、胡川段进行荒山造林100亩。同时,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沿庄天二级公路和后川河流域仓下、张堡、王安、胡川4村,精心打造“一路一廊”民族团结进步十里长廊“亮点工程”,先后实施了思源广场、团结亭、团结门、宣传浮雕、公交站台、固定宣传墙面等项目;利用省民委帮扶资金打造“一梁一带”民心工程,实施了柳湾、窑上、夏堡、深坷4村道路硬化、水渠桥涵建设和村容村貌治理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全镇基础设施面貌。2018年,胡川镇荣获“甘肃省卫生乡镇”荣誉称号。

(天水在线编辑:马文洁)

摄影相关图片
甘肃第一条高速公路(图) 还记得2003年的天水街头,车辆还 还记得那是2005年,藉河风情线还 还记得那是1978年,龙城广场还是 还记得那是1984年,麦积山石窟长 还记得那是1984年,天水的南大桥 天水在线诞生了(图) 令人想起了盛唐(图) 烟铺大樱桃开始飘香(图)